T∕CACM 1020.43-2019 道地药材 第43部分:川枳实.docxVIP

T∕CACM 1020.43-2019 道地药材 第43部分:川枳实.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团体标准

T/CACM1020.43—2019

道地药材第43部分:川枳实

Daodiherbs—Part43:Chuanzhishi

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26

T/CACM1020.43—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42部分:川枳壳;

——第43部分:川枳实;

——第44部分:川续断;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4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重庆锦雲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银福军、舒抒、王昌华、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赵纪峰、郭亮。

327

T/CACM1020.43—2019

道地药材第43部分:川枳实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枳实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川枳实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川枳实chuanzhishi

产于重庆江津、铜梁、綦江、万州及周边地区的枳实。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

4.2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枝三棱状,有刺。单身复叶互生,革质卵状长椭圆或倒卵形,长5cm~10cm,宽2.5cm~5cm,个别品种无翼叶。总状花序有花少数,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萼片5,花瓣5,花白色,略反卷;雄蕊20,或更多,基部常合生成多束。柑果圆球形或扁圆形,果皮厚,橙黄色,表面粗糙,难剥离;瓢囊10瓣~13瓣,果肉味酸,有时有苦味或兼有特异气味;种子多且大,常有肋状棱,子叶乳白色,单或多胚。花期4月~5月,果期9月~12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唐代以前枳实、枳壳不分。《神农本草经》仅载枳实,列木部中品,曰“枳实,味苦,寒。主大

328

T/CACM1020.43—2019

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生川泽。”

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记载:“生河内(今河南武陟)。九十月采,阴干。”

唐代《本草拾遗》记载:“《本经》采实用,九月十月不如七月八月,既厚且辛。《书》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今江南俱有枳橘,江北有枳无橘,此自别种,非干变易也。”这里指出江南之橘和江北之枳应为两个不同的物种,枳的环境适应性强,南北均有,而橘仅产南方地区,两者非同一物种因地理环境影响而引起的物种变异。《新修本草》载枳实“生河内川泽”,并始提出枳实、枳壳两个不同的名称。枳的环境适应性强,因此,唐代以前的枳实应产于北方,其来源可能为芸香科植物枳(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

宋代,枳实的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颂曰:“橘柚,生南山川谷及江南,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与枳无辨,刺激出茎间,夏初生白花,六七月成实,至冬黄熟,乃可啖。”又曰:“枳实,生河内(今河南泌阳)川泽。枳壳,生商州(今河南商丘)川谷,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如橘而小,高亦五七尺,叶如帐(橙),多刺,春生白花,至秋成实。九月、十月采,阴干。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皆以皮浓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近道所出者,俗呼臭橘,不堪用。”苏颂将枳、橘两种植物互为比较,认为枳、橘形态相似,不易区分,但橘柚仅生长于终南山及江南地区,并分布于江浙、荆襄、湖岭等南方地区,并可食。枳实不仅生今河南泌阳、商丘、洛阳等北方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