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总结及几种重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摘要:由于小麦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较大,因此成为了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为确保小麦生产能取得显著进步,种植人员应切实把控好品种筛选、水肥控制、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使小麦能保持良好的长势,增强其病虫害抗性。本文针对我国小麦种植现状,对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小麦;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型农业技术逐步投入应用,我国北方小麦的产量逐步攀升。小麦生长过程中,其产量和品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当气候、土质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小麦生产中极易出现苗量少、分蘖能力差、发育不良等现象,从而使小麦产量下降,当地农业经济收益减少,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种植人员应加强对新型种植技术的学习,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1.1品种筛选
当小麦生长至出苗期时,种植人员需实时监控田间实际温度,避免气温过低、田间含水量过高等情况造成种子难以萌发,出现饴糖等现象,最终烂种烂芽。部分小麦品种会因种植较密集而呈现麦穗较小、抗倒伏能力差的性状,种植人员应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气候、土质、湿度、节气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优秀的小麦品种一般还具有萌发早、麦穗大、耐密性强等特点。若种植地风力较大,进行品种筛选时需着重关注其抗倒伏能力,避免出现小麦大面积减产的现象。山东常见的小麦种植品种中,抗倒伏能力较为优秀的有中麦578、烟农1212、济麦22等。其中济麦22除抗倒伏能力强之外,其环境适应能力和生产稳定性都较为优秀,近年的产量较高。种植人员可根据种植地实际情况对以上信息进行参考。
确定种植品种后,需严格遵照生产规范,对小麦种子进行前期处理,为种子顺利发芽打好基础。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需对种子开展严格的挑选工作,去除其中性状不合格的个体。再配制浓度为4.3%的苯醚咯菌腈溶液,将种子浸泡于其中辅以充分搅拌。此步骤可显著降低小麦种子中的病菌含量,加强其病虫害抗性,提高小麦出芽率[1]。
1.2地块处理
因为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所以为确保其始终保持最佳生长状态,种植人员需提高对前期耕作的重视程度,在种植开始前对地块进行充分处理,保证小麦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芽。通过充分翻耕土地的方法,使土壤完全熟化。同时将地块深处的细菌翻至土壤表面,使其在阳光下进行充分晾晒,减少土壤内部细菌数量,降低后期病虫害暴发概率。一般来说,当小麦收获结束后应尽快开展地块整治工作,深翻土壤,切实提升次年小麦高产概率。多数情况下,种植人员应确保翻地深度在25cm左右,同时保证处理后的地块土壤细碎疏松,以便后续播种工作的开展。种植人员还应充分补充小麦种植的相关知识,切实掌握小麦各品种的特点及其生长周期注意事项。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整地工作,确保地块肥力充足,为小麦快速生长提供切实保障。当小麦播种结束后,种植人员应关注天气变化,避免突然降温对小麦发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地块内土壤湿度,特别是当小麦处于萌芽期和出苗期时,为小麦生长提供合适的外界环境。
1.3播种控制
由于小麦产量会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因此为确保基本苗数量达标,大面积小麦种植中一般采用提升播种数量的方式增加生产效率。种植人员可将小麦穗数控制在每公顷450万穗左右,当出苗率为60%左右时,小麦的播种量应为每公顷0.75吨。当小麦种植方式为迟播或晚播且麦穗数量较多时,种植人员需合理调控播种量,防止种植过密导致部分植株无法得到充足光照,确保麦田整体拥有良好的透风性和透光性。同时切实提高植株发育出大穗大粒性状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小麦抵抗力,避免秧苗倒伏及病虫害的发生。为增加小麦产量,种植人员需确保每公顷基本苗数量不低于180万株,因此每公顷小麦播种量需高于1吨。可通过机条播的播种方法,精准把控条播行距,切实降低后期田地管理压力。如果播种方式选择人工播种,种植人员可将种子与泥土搅拌混合,播撒于地块之中。当温度等因素导致小麦播种期延后时,为确保出苗数达标,种植人员需酌情提高播种量。
种植人员需严格把控对播种期数据的收集,保证所得数据准确翔实,为小麦后期产量的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在小麦播种阶段,垄间距和播种数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极大,种植人员需对其精准把控,避免工作疏漏而对小麦增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合理调整植株间距,避免其相互之间争夺营养及水分,尽量使植株之间处于良性竞争状态。需遵照小麦种植标准和地块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播种数量,合理规划田地垄间距。种植人员还应根据种植地实际气候及小麦品种特点,在适宜时间开展小麦播种工作。播种时间过早,此时气温过低,小麦种子容易冻伤坏死,严重降低小麦出芽率;播种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23S00041-保护生物学-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幼儿教育】蒙氏培训模版课件.ppt
- 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docx VIP
- 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入表指南.docx VIP
- 党课PPT课件:重温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pptx VIP
- 浅析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docx VIP
-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突出火灾风险和检查要点.pptx
- 2025年中国球星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 厦大团队:DeepSeek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和科研(120页PPT,建议收藏).pptx VIP
-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