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1-
1-
微机原理课程大纲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发展历史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就开始使用算盘进行数学运算。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计算工具逐渐从简单的算盘、算筹发展到更复杂的机械计算器。16世纪,德国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发明了“开普勒计算尺”,这是一种机械计算器,能够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和乘除运算。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帕斯卡计算器,为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初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电子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的诞生提供了条件。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正式开始。ENIAC采用了电子管技术,其运算速度比当时的机械计算器快数千倍。此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发展到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再到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和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升。
(3)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微电子技术的突破,计算机处理器主频不断攀升,性能大幅提高。同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到日常生活,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为计算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2.计算机系统组成
(1)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进行计算。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设备则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这些硬件组件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的物理结构,为软件的运行提供了基础。
(2)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功能,如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进程、文件系统等。应用软件则针对特定领域或用户需求进行开发,如办公软件、图形设计软件、游戏软件等。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3)计算机系统组成还包括网络通信和接口技术。网络通信使得计算机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接口技术则负责将计算机硬件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如USB接口、PCI接口等。这些技术使得计算机能够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此外,计算机系统还涉及到系统架构、并行处理、虚拟化等领域,这些技术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系统向更高性能、更智能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工作原理
(1)计算机工作原理基于二进制系统,通过电子元件实现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输入阶段,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等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阶段,中央处理器(CPU)根据存储在内存中的程序指令,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和逻辑判断。输出阶段,计算机将处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呈现给用户。存储阶段,计算机将程序和数据保存在硬盘、固态硬盘等存储设备中,以便后续使用。
(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进行计算。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控制器负责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控制其他部件协调工作。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减、乘、除、比较等。寄存器是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单元,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CPU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时钟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同步运行,完成复杂的计算任务。
(3)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部存储器。内存是计算机运行时的临时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内存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小的特点,用于存储临时数据。ROM则具有只读特性,用于存储系统固件、启动程序等。外部存储器如硬盘、固态硬盘等,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计算机通过读写控制电路,实现对存储器的访问和数据的存取。整个计算机系统通过这些原理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
二、数制与编码
1.数制及其转换
(1)数制是一种用于计数和表达数值的方法,不同的数制有不同的基数。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它以10为基数,使用0到9这10个数字。在计算机系统中,二进制数制因其简洁性和易于硬件实现而广泛使用,它以2为基数,只使用0和1两个数字。除了十进制和二进制,还有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制,八进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