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难点突破——古诗词赏析(简表) -2 词曲 训练版.docxVIP

高中语文难点突破——古诗词赏析(简表) -2 词曲 训练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点突破——古诗词赏析实操训练(示例)

标题:题材+信息

破阵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出自《秦王破阵乐》。

作者

陆游: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其文学成就和生平经历极具影响力

注释

文本

原文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qióng)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料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译文

看破这虚幻不实的尘世,把往日追求的浮名像梦一样看轻放下。

穿着蜡屐去登山,率性地饮酒;拄着竹杖在林间自在地行走。身体闲适,内心也平和安宁。

初春残留的寒意仍然强劲,濛濛细雨刚刚停歇,天气初晴。

在长满青苔的纸上,悠闲地题着溪边的诗句,远远地听到烟雾之外传来采菱的歌声。愿和你一起,同醉同醒,共享这闲适时光。

表达方式

(记描议抒)

上阙第一句记叙兼议论,

上阙第二句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上阙第三句抒情,

下阕第一句描写为主,

下阕第二句记叙兼抒情,

下阕第三句记叙兼抒情,

解句

(概括分析)

写词人看破俗世名利的人生态度。

写词人自己的山水田园生活。着屐拄杖、登山穿林、畅饮漫行,一个远离尘俗、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写身心平静安宁。

描绘了一幅余寒犹力、雨后初晴的初春山林图。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到寒冷。“细雨初晴”写出了景色的明丽自然。

写词人闲题诗句、遥闻菱唱的行为。

写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

技巧

修辞结构

描写抒情

运用比喻手法,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而“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奠定了全词“闲”的感情基调。开篇即言志,

抓住细节,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

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

此句借景抒情,虽春寒料峭,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闲”字,突出闲适的心境;“遥”字增加想象的乐趣。“闲”字直抒胸臆,

“醉”和“醒”都是闲居中自由自在生活的乐趣,是对“真率饮”的呼应。本句直抒胸臆,

感情

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表现了悠然自在的闲适心情。

写出词人安闲愉悦、轻松闲适的心情。

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暗含词人的喜爱之情,写出词人内心的闲适与平和。

写出了词人置身于大自然中的闲适惬意。

表现了词人纵情山水、忘怀得失的闲适心境。

主旨

本文通过对词人真率畅饮、自在出行、闲题诗句、遥闻菱唱等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词人隐居乡野、纵情山水、忘怀得失的闲适心境。

难点突破——古诗词赏析实操训练(实践)

标题:题材+信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题材:爱国词。“书江西造口壁”表明是作者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题写下这首词,交代了创作地点。

作者

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极具影响力的豪放派词人、将领,被誉为“词中之龙”。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始终心系国家,其词作多抒发爱国之情与壮志未酬的悲愤。

注释

南宋时,金兵南侵,江西一带百姓流离失所。1175年辛弃疾担任江西提点刑狱,途经造口,想起历史上这里发生的惨痛事件,目睹眼前的山河破碎,感慨万千,在造口壁上题写该词。长安:西安市,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鹧鸪: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文本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不知饱含着多少当年百姓流离失所的伤心泪。

我向西北遥望故都汴京,可惜无数青山层层叠叠,将我的视线挡住了。

青山虽然能把视线遮住,可江水终究还是要向东流去。

江边的天色已晚,正使我满心忧愁,又在深山里听到了鹧鸪的啼叫。

表达方式

(记描议抒)

上片首句为描写,次句抒情

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描写兼抒情

抒情

解句

(概括分析)

郁孤台点明地点,清江水引出对往昔苦难的联想。

向西北遥望故都汴京,可惜无数的青山将视线挡住了。“长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青山虽然能够把视线遮住,但江水终究是要向东流去的。

江边日晚,我正满心愁绪,又从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啼叫。

技巧

修辞结构

描写抒情

起句以景起兴,触景生情。用郁孤台下的江水引发对百姓苦难的回忆,“多少行人泪”以问句增强情感冲击力。

运用象征手法,“长安”象征着北方沦陷的故土,“无数山”象征着南宋朝廷内主和派等阻碍收复故土的势力。同时借景抒情,通过望而不见的描写,营造出沉郁的氛围。

以江水东流不可阻挡来隐喻抗金复国的潮流不可阻挡,是象征手法,也可看作是比兴手法。

借景抒情,以“江晚”营造出的暮色苍茫氛围,烘托出愁绪;“鹧鸪”在古代诗词中常被视为有“行不得也哥哥”之意,暗示恢复中原之事困难重重,无法前行。

感情

表达了对当年百姓遭受苦难的深切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