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备考之古诗词赏析二首.docxVIP

2025年上海市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备考之古诗词赏析二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12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B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河”二字凸显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C词的下片由情转入景,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

D一个“叹”字传出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佳人”二字,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对明君美人的渴求。

13梁启超在《饮冰室评词》中评价这首词与温庭筠所写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意象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评析梁启超这句点评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2A

解析:

A选项:上片开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总写秋景,描绘了雨后江天澄澈如洗的画面,该选项赏析正确。

B选项:“关河”二字并非凸显美好景物衰残,而是突出关河的冷落,是说山河在霜风残照中显得荒寂凄凉,选项表述错误。

C选项:词的下片是由景转入情,而不是由情转入景,选项说法错误。

D选项:“佳人”二字是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非“对明君美人的渴求”,选项理解错误。

13温庭筠借镜像的物理交映写人物心理的幽微,柳永借主客视角的情感互照写羁旅之愁的深婉,二者虽意象不同,却共同通过意象的层次感、情感的间接性与物象的象征性,实现了“不迫不露,余味深长”的美学效果,堪称“异曲同工”。

译文

伫立江边面对着潇潇暮雨,暮雨仿佛在洗涤清冷的残秋。渐渐地雨散云收秋风逐渐紧,山河冷落落日余晖映照江楼。满目的凄凉到处是花残叶凋,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经歇休。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淌。

其实我实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乡遥远不可及之处,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叹息这几年来四处奔波流浪,究竟是什么苦苦到处滞留?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眺望我的归舟误认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正在倚高楼眺望,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忧愁苦闷?

简析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以铺张扬厉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通篇结构严密,迭宕开阖,呼应灵活,首尾照应,很能体现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②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③涨渌醅④。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岷峨:岷山、峨眉山,距眉山甚近,作者以之代指家乡。③蒲萄:葡萄。④醅: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前两句写晚景、云山倒映在精致的酒杯里,以夸张手法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B词人由酒的颜色联想到满江春水,又以葡萄美酒比喻江水,突出了江水的碧绿晶莹。

C词的下片写骤雨复晴,“暗”“乱”“吹回”等词句写出风雨骤至、扰乱酒宴的情景。

D词的尾句“落照江天一半开”,景色奇丽,与“半江瑟瑟半江红”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首词抒情含蓄蕴藉,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翻译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简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苏轼因为写诗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到黄州后,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元丰四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在临皋亭上倚栏观江,便将这美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即成此篇。

词的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下阕由静景转向描写动景,写春雨骤降骤停,为满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调。全词构思独特、意境阔大,描写景致奇幻瑰丽,抒情则含蓄蕴藉,显示出词人旷达宽广的襟怀,抒发了浓厚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苏轼在困境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