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13.020.70CCSZ0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91—202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991—2020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2
5规划编制程序 3
6现状调查 4
7规划定位与目标任务 5
8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6
9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所依据的部分资料清单 8
附录B(资料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附表 10
附录C(资料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文本提纲 11
附录D(资料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附图 12
附录E(资料性)规划成果数据库 13
DB41/T1991—2020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秀全、商真平、范余敏、戚赏、陈传浩、王西平、马鹏远、朱中道、徐书奎、陈怀玉、曲鹏举、王继华、画玉省、姚兰兰、郭方方、李冰、陈清、周少君、李军旗、李华、张建新、张凤予、陈昭、徐川川、王敏峰、朱文杰、陆宏健、杨林楠、王海荣、温帅、琚兴华、张永鑫、郭大鹏、张志敏、张勇、赵海培、黄莹、江雷。
DB41/T1991—2020
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规划编制程序、现状调查、规划定位与目标任务、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规划成果等要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应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市县级或以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6200—2018土壤质量城市及工业场地土壤污染调查方法指南NY/T2998—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SL709—2015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3.2
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过程。
3.3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规划区内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规划区生态功能类型,制定保护修复目标,划分保护修复区范围。
3.4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DB41/T1991—2020
2
按照山水田林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3.5
生态修复
亦称生态恢复。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生态修复方法包括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生态修复目标可能是针对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也可能是针对一项或多项生态服务质量的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1∕T 726-20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防雷安全检测技术规范.docx
- DB41∕T 949-2018 高速公路数字化视频监控设备联网技术要求.docx
- DB41∕T 1166-2015 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docx
- DB41∕T 643-2010 公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设计规范.docx
- DB4107∕T 463-2020 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docx
- DB4112_T 304-2022 市场监督管理所基本建设规范.docx
- DB4110_T 6-2020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docx
- DB41∕T 1748-2018 电梯应急处置规范.docx
- DB41∕2087-2021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DB4112∕T 274-2020 生猪屠宰检疫技能竞赛操作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