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ZZB 0063-2016 汽车电动真空泵.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ZZB0063—2016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2

5技术要求 2

6试验设备和试验环境 6

7试验方法 7

8检验规则 11

9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 11

10质量承诺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动真空泵检验项目 13

T/ZZB0063—2016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牵头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浙江卡韦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鼎水、张弘、杜锡勇、侯宗岗、骆明儿、孙忠林、祝鸣涛、陈仲尧、刘新、俞碧君、杜恒、徐冲、吴江华、李成衡。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负责解释。

T/ZZB0063—2016

1

汽车电动真空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电动真空泵(以下简称“真空泵”)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设备和试验环境、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装、质量承诺。

本标准仅适用于叶片式、活塞式的汽车电动真空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GB/T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494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

GB/T5171.1小功率电动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8655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T21271真空技术真空泵噪声测量

GB/T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JB/T6913泵产品清洁度

QC/T1004汽车电动真空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低启动温度(T)minimumstartingtemperature

真空泵停止工作1h后,在正常大气压下,能启动的最低环境温度,单位:℃。

3.2

温升(K)temperaturerise

T/ZZB0063—2016

2

真空泵在负载下连续工作,待其表面温度在30min内变化不大于1℃时,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单位:K。

3.3

真空度(P)thedegreeofvacuum

以大气压作为基准零位,低于大气压的压力负值,单位:kPa。(真空度定义)3.4

抽气时间(t)pumpingtime

真空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实现规定真空度所需的时间,单位:s。

3.5

理论排量(q)theoreticaldisplacement

产品工作旋转一周,理论计算所输出的气流量,单位:ml/r。

4基本要求

4.1设计

4.1.1应具备组件内应力、摩擦系数、疲劳强度的分析验证能力。

4.1.2应具备气体流道的分析验证能力。

4.2制造工艺

4.2.1应配备全自动配料系统、关键部件自动组装测试及追溯系统等设备。

4.2.2应具备具有自动检测判断功能的扭矩、配合间隙、产品外观、漏装错装等在线检测设备。

4.2.3产品总成应在恒温封闭自动化装配线上实施组装,自动化装配线应配备光栅尺、伺服控制技术在线检测和自动调整系统,具备可实现各种数据采集、监控及记录的功能。

4.2.4零部件的清洗应采用环保工艺。

4.3材料要求

4.3.1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