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外伤性脑梗死影像表现.docx

临床外伤性脑梗死影像表现.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伤性脑梗塞(TCI)

一、外伤性脑梗塞定义及临床概况

二、外伤性脑梗塞发病机理

三、外伤性脑梗塞诊断(影像学表现)

四、外伤性脑梗塞治疗及预后

五、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病例

一、TCI定义及临床概况

外伤性脑梗塞(TCI)是指头部外伤后(即刻至10天内)产生的局灶性或广泛性脑缺血性病变。

发病率:占颅脑外伤患者约2-3%。

多发生于基底节区。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多见。

一、TCI定义及临床概况

TCI是颅脑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病情会发生急剧变化,脑功能损害加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而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意识障碍严重以及因外伤所致的症状较严重,往往掩盖了脑梗塞的症状和体征,无疑增加了TCI的诊断难度,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TCI的发病机理

1、机械性血管损伤:

√①颈动脉损伤:在暴力作用下,头颈部过度前伸、旋转,导致颈动脉牵拉和扭曲,颈动脉于颈椎横突部受损,或颅底骨折,损伤某一骨段颈内动脉。颈动脉损伤后内膜断裂,诱发血栓形成,小栓子脱落至远端引起血管栓塞。

二、TCI的发病机理

1、机械性血管损伤:

√②穿支动脉系统损伤:由于头部急剧旋转引起脑内结构之间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不一致,产生剪力伤,脑组织抗剪力系数极低,易造成脑内小血管损伤。穿支动脉多由颅底大血管发出,垂直进入脑内深部,这一解剖特点也较易产生剪力性损伤。较多见于车祸伤,且常合并有其它部位脑挫裂伤。

二、TCI的发病机理

2、脑血管痉挛:

√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狭窄和闭塞。基底节区供血动脉属终末动脉,很少吻合,血管狭窄,故闭塞后易产生脑缺血。

二、TCI的发病机理

3、微循环障碍:

√外伤后血液呈高凝状态:任何类型的组织创伤均可导致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在应急状态下使已形成的原始血小板释放;由于自由基产生增加,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还可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这些因素均可提高血液粘度。

√此外,脑血管受损后,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红细胞沉积,使局部血液粘滞性增高,在此基础上诱发血栓形成。

二、TCI的发病机理

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儿童,可能原因:

①儿童头颅占体重比例大,颈部肌肉不发达,支撑、保护作用差,颈动脉容易受损。

②儿童颅骨弹性好,受外力作用易变形,当头部受力时,外力向头部中心传递,外力消失后颅骨复位瞬间产生负压,中心区域负压最大,使靠近脑中部的穿支小动脉容易受损伤。

③儿童血管弹性好,不容易完全破裂,但容易产生不完全损伤如内膜破裂,引起缺血性病变。

二、TCI的发病机理

√发生TCI的患儿,影像学显示基底节区钙化率较高(达65%,双侧多见),证实存在矿物质血管病。

√镜下见血管壁的单层或多层破坏,以血管周围纤维化和未定形的嗜碱性染色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为病理特征,其产生原因可能与先天性感染、新生儿窒息、中毒染色体疾病有关。

二、TCI的发病机理

√这种小血管的病理变化直接影响着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在婴幼儿受到很轻的暴力就可以发生小血管扭曲、痉挛、闭塞,导致局部出血。

√因此认为基底节区钙化可能是腔隙性脑梗塞的致病因素之一。

二、TCI的发病机理

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分类方法

√依发病年龄可分为婴幼儿型、青壮年型、老年型三型;

√按发生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基底节型、内囊型、丘脑型、脑干型五型;

√按外伤程度可分为单纯梗塞及合并出血性脑梗塞。

√其它分法。

三、TCI的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外伤后出现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临床表现,应考虑到此病。

影像学诊断:

√梗死早期:CT检查可呈阴性。MR能更早发现病灶

(6h),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梗死后期:CT显示与供血血管分布相一致的低密

度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四、TCI的治疗及预后内科治疗:

(1)血液稀释疗法:针对外伤后的血液高凝状态,在梗死后早期,给予适量甘露醇。

(2)减少氧自由基及钙的损害:甘露醇、维生素C、糖皮质激素和尼莫地平等。

(3)高压氧治疗:应早期应用,效果明显

(4)其它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等。外科治疗:手术减压。

四、TCI的治疗及预后

●预后:年轻患者、病情较轻者、得到及时诊治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

五、TCI临床病例

五、TCI临床病例

图1男,1.5岁。床上坠落伤并右侧肢体偏瘫3天。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点状钙化,左侧钙化点位于梗塞灶内。图2女,2岁。摔伤并左侧肢体偏瘫2天。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