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01CCSN33
团体标准
T/CSTM00999—202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形态学检测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Morphologicalidentificationmethod--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
2023-12-15发布2024-03-15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00999—2023
1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科学试验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98)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科学试验标准化领域委员会(CSTM/FC98)归口。
T/CSTM00999—2023
2
引言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MCMV)是侵染玉米的重要检疫性病毒病原,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该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的几种病毒之一复合侵染引起的玉米致死坏死病(cornlethalnecrosis,CLN),是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MCMV为直径30nm的二十面体对称球状粒子,可经汁液、介体叶甲和蓟马传播,也可经种子传播,田间扩散容易,在病毒分类学上归属于类番茄丛矮病毒目(Tolivirales)、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Machlomovirus)(附录A)。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其形态结构以及细胞病理学特征,是验证抗体检测和分子检测结果的重要形态学检测依据。透射电镜制样方法的细节以及制样质量直接关系到该病毒的形态成像及正确鉴定,为了正确指导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形态学检测诊断工作,特制定该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学检测方法的标准。
T/CSTM00999—2023
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形态学检测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重要提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植物病毒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工作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玉米褪绿斑驳病毒进行形态学检测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的形态学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10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JY/T0581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通则
SN/T2122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
SN/T2964植物病毒检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毒virus
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具有侵染活性并能够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非细胞生物。3.2
病毒粒子virion
成熟的或结构完整、具有侵染性的病毒个体。
3.3
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chloroticmottlevirus
MCMV
一种严重侵害玉米等作物的检疫性植物病毒,详见附录A。
3.4
抗原antigen
T/CSTM00999—2023
4
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的物质。3.5
抗体antibody
动物机体受到抗原刺激而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免疫结合反应的一种免疫球蛋白。3.6
负染色negativestain
采用高密度的重金属盐染色液提高生物样品颗粒背景电子密度的染色方法。
3.7
免疫电子显微术immunoelectronmicroscopy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定位、定性及半定量显示抗原的技术方法,分为免疫复合物电镜技术和免疫标记电镜技术两大类。
3.8
超薄切片术ultrathinsectiontechnique
采用超薄切片机把经过包埋后的样品切成厚度为50nm~100nm薄片的方法。
4原理
4.1负染色技术原理:采用高密度的重金属盐染色液(如磷钨酸、醋酸双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_CWAN 0027-2022 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托盘焊接制造规范.docx
- T∕ZZB 0054-2016 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 量规.docx
- T_CWAN 0100-2023 焊接数值模拟固有应变法.docx
- T∕ZZB 0668-2018 食品制药卫生级机械密封.docx
- T_CSTM 00831-2023 金属材料 十字形面内双轴疲劳试验方法.docx
- T_CSTM 00992-2023 面向通信用关键材料的高频信号电磁辐射环境试验方法.docx
- T_CWAN 0012-2019 焊接术语-压焊.docx
- T∕ZZB 0126-2016 龙泉传统艺术青瓷(弟窑).docx
- T_CSTM 01024-2023 导电阳极丝热成像辅助定位失效分析方法.docx
- T∕ZZB 0078-2016 精密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