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1.020.10
C05
团体标准
T/CACM1126—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神志异常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guidelinesforthe
diagnosisandtreatmentofmentaldiseases—
Premenstrualmentaldisorder
2018-09-14发布2019-09-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15
16
T/CACM112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神志医院负责起草,山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明、赵思涵、韩亚光、朱小琳、毕焕洲。
17
T/CACM1126—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神志异常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经前期神志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治疗、结局(预后)、禁忌证与慎用证。
本标准适用于经前期神志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本标准不适用于月经前后诸证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经前期神志异常premenstrualmentaldisorder
一种常见的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周期性妇人神志异常疾病。临床以每值经前期出现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或悲伤欲哭为主要特征。
注:相当于西医的“周期性精神病”“经前期综合征”等疾病。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临床表现
每值经前期出现烦躁易怒,精神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经后复如常人。轻者,郁闷寡言,悲伤欲哭,神志恍惚,反应迟钝;或心中懊恼,不寐易惊,烦躁易怒。重者,神志呆滞,语无伦次;或詈骂殴打,狂言妄语,不能自控。起病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6个月发作不少于3次),每次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周),症状基本相同。
3.1.2辅助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有轻、中、重度异常,DSM-IV临床定式访谈(SCID)、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对经前期神志异常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3.2鉴别诊断
经前期神志异常应与月经前后诸证作出鉴别。
4辨证
4.1心血不足证
经前期神思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若薄白,脉细。
18
T/CACM1126—2018
4.2肝经郁热证
经前期烦躁易怒,或抑郁不乐,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4.3痰火上扰证
经前期狂躁不安,语无伦次,头痛失眠,心胸烦闷,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5治疗
5.1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应以疏肝解郁,补血养心,安神定志为总的治疗原则,且多于经前施治。实者宜清肝泻热,豁痰开窍;虚者宜滋补心肝,育脑安神。
5.2分证论治
5.2.1心血不足证
5.2.1.1治法: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5.2.1.2方药: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养心汤(《仁斋直指方论》)加减。
5.2.1.3常用药:甘草、小麦、大枣、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半夏、柏子仁、远志、五味子、人参、酸枣仁、肉桂。
5.2.1.4加减:遍体浮肿者,加猪苓、泽泻;乳房胀痛者,加柴胡、夏枯草。
5.2.2肝经郁热证
5.2.2.1治法:清肝泻热,解郁安神。
5.2.2.2方药:丹栀逍遥散(《景岳全书》)加减。
5.2.2.3常用药:柴胡、栀子、牡丹皮、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
5.2.2.4加减: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丹参;胸胁胀满者,加佛手、香橼、郁金、玫瑰花。
5.2.3痰火上扰证
5.2.3.1治法:豁痰开窍,清心安神。
5.2.3.2方药:温胆汤(《千金要方》)加减。
5.2.3.3常用药:黄连、胆南星、石菖蒲、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5.2.3.4加减:狂躁者,加生铁落;心烦不寐者,可与朱砂安神丸合用;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
5.3其他疗法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