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文阅读
题组一
(23-24高一下·重庆·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赵襄子
与韩、魏合谋灭智伯。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进山中,曰:“士为知己
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刺
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
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未几,豫让
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
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
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
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
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
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于
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
伏剑自杀。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
而主安。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由君子观
之,皆所不取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臣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谏之,谏
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伏剑而死。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
于斩衣而死乎?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删改)
1.材料二中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伯请地无厌A之日B纵欲荒暴C之时D为臣者E正宜陈力就列F谆谆然G而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了解,赏识,与“使形状不可知”中的“知”意思相同。
B.数,责备,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
C.固,本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固前知其如此也”的“固”意思相同。
D.俾,使,让,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灭,豫让为了给他报仇,改名换姓,漆身吞炭,残身苦形,连妻子都认不出他。
B.赵襄子虽然痛恨智伯,但却有感于豫让的忠义,最终把企图为智伯报仇的豫让放走了。
C.赵襄子对豫让不为范、中行氏找智伯报仇,却为了智伯找自己报仇的行为表示不理解。
D.豫让刺杀未能成功,求刺衣复仇,以报答智伯。赵襄子允准了,豫让完成心愿后自刎。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2)未几,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
5.按照方孝孺的看法,豫让怎样做才能“虽死犹生”?请简要概括。
题组二
(23-24高二下·广东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
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
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
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洞,滨江倚湖。冬,潮落则门出焉。透漏玲珑,莫可言状。蜿蜒行,屴崱如龙。枯蛤满峭壁,
俨然鳞甲,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曲折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烛而登,平坦温暖,老蝠
如扇。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丹房”二字题于壁。旁岐多小诗,均新奇
可喜。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
等句。大约皆曩时游人狡狯之作。墨色黯淡,惜无年代可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431-1470词讲义).pdf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471-1510词讲义).pdf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511-1540词讲义).pdf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541-1578词讲义完结).pdf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361-1390词讲义).pdf
- 中考必考单词 知识点讲解(1391-1430词讲义).pdf
- 新高二暑假语文组合练习(5)古代诗歌阅读+语用(附答案解析).doc
- 新高二暑假语文组合练习(5)古代诗歌阅读+语用(附答案解析).pdf
- 【初高衔接 】(1)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pdf
- 【初高衔接】(2)辨析并修改病句.pdf
- TZSM-校史馆展览展示工程服务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TSEEPLA-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指南及编制说明.pdf
- 化妆品中羟吡啶酮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编制说明.pdf
- QJKL023-2020 佳木斯市恺乐农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240gpL乳氟禾草灵乳油.pdf
- QHTY031-2020 过氧化氢分解仪.pdf
- TGLAC-基于北斗的智能网联车载设备技术要求及编制说明.pdf
- QALKS0001-2020 新能源车用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标准.pdf
- TSSM-基于计量方法学的碳排放核算指南 铝冶炼企业及编制说明.pdf
- 产品碳足迹评价规范 污泥干化焚烧系统集成装备及编制说明.pdf
- DBS333018-202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藕粉生产卫生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