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_国际金融学第四版.ppt

《国际金融学第四版》课件_国际金融学第四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债券(InternationalBond)按定值货币与发行地是否一致可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

外国债券(ForeignBond)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发行地货币定值的债券。

即A国居民在B国发行的以B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欧洲债券(Euro-bond)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第三国货币作为面值(facevalue)的债券。

即A国居民在B国发行的以C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案例:人民币债券

中国金融,2007.9,P16

据美联储报告,有60%的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

汇率对股市的影响

外管局的观点1960年代期间,许多非美国居民出于安全或便利方面的考虑,开始把存在美国的美元存款提取出来,存放到欧洲国家的一些银行。这种在美国境外的美元就被称为“欧洲美元”(Euro-dollar),接受欧洲美元存款,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贷款的银行称为“欧洲银行”(Euro-bank),办理境外美

元交易的市场称为“欧洲美元市场”

(Euro-dollarMarket)。

由于这种境外金融市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欧洲美元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此带动之下,人们又开始把其他货币,如英镑、马克、法郎和日元等货币相应地转存到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境外的银行,由此形成了“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法郎”和“欧洲日元”。

因此,这里的“欧洲”一词已突破了地域的涵义,而是“境外”(External)或“离岸”(Off-shore,Entrep?t)的代名词。

欧洲货币市场的优势

1、其交易几乎完全不受官方的限制。

对“欧洲货币”的发行国来说,这种境外交易对本国并无直接的影响,因而缺乏干预的必要性。其次,由于这种交易远离本土,即使想要干预也是鞭长莫及。

至于对欧洲货币市场所在地政府而言,因为欧洲货币的存款人和借款人多为外国居民,其交易具有所谓的“离岸”性质,且又属外币交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更是微不足道,况且这种交易还有利于本国的就业和其他收入,因而不仅不予限制,反而还加以鼓励。这就使得“欧洲银行”不必交纳存款准备金,不受利率上下限约束,经营成本极为低廉,资金划拨相当自由。

2、欧洲货币市场的第二个优势是其利率具有竞争性。

欧洲货币的交易以银行同业为主,即使是参与交易的非银行企业也多为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得欧洲货币的交易具有大进大出的“批发”特性,动辄以千万甚至上亿计数。

这种批发业务导致交易的单位成本极低,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又使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因此,“欧洲银行”就能够以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以较低的利率提供贷款。结果,欧洲美元的存贷款利差就小于国国内的利差,欧洲英镑的利差则小于英国国内的利差。

(三)特别提款权

1、是基金组织发行的记账单位,非实体货币

2、价值由4种货币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3、按成员国的份额(Quota)分配

4、可在成员国之间或对基金组织支付

周小川有关非主权货币的建议

中国IMF份额由第六升至第三

(四)储备头寸:对基金组织的权益

第三节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不足,容易使本国经济在受到外来冲击时出现剧烈振荡,但国际储备过多,也有不利之处,如资源闲置、引发货币过度发行等。

据2007年3月19日《上海证券报》载:

摩根士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称:中国买入美元资产,这意味着中国正补贴着美国的利率;同样,中国在产品方面也在向美国提供补贴。

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静态机会成本与动态机会成本

特里芬在1947年就撰文提出了国际储备需求会随世界贸易增长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以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R/MRatio)作为衡量国际储备充裕程度的指标。

后来,他在《黄金和美元危机》这一经典著作中更完整地提出了这一观点。在该书中,他根据对一些国家国际储备和进口状况的长期观察,形成了所谓的“经验法则”(ruleofthumb),即当一国的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在40%以上时就具有充分的能力维持其货币的可兑性,当这一比率低于30%时,一国政府就很可能采取外汇管制措施。

后来,有些学者又在此基础上稍作推广,将国际储备的最优水平引申为能否满足3~4个月的进口支付,即以5~30%的储备与进口比率为标准,若过度偏离这一标准,就可认为国际储备短缺或过剩。

2012年我国的进口额为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为3.2万亿美元,能满足20个月的进口。

以储备与进口的比率来衡量国际储备是否充裕,并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国际储备主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缓冲库存(BufferStock),而不是用于

文档评论(0)

kd8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d8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