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NUMPAGES1
拟行路难(其四)
(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鲍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哲理。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背诵全诗。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一生沉沦不得志,但其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产生过重大影响。他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其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诗歌对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期,并称“元嘉三大家”。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鲍照常借诗歌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作品解读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把水倾倒在平地,水就会向四处分流。
人生各有各的命,怎能成天哀伤忧愁?
喝点酒宽慰自己,举杯而饮中断吟咏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解读】本诗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内心愁苦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因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赏读】:起首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赏读】:
第二句中“安能行叹复坐愁”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态度?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成天自叹悲愁,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社会的不公平,际遇的不如意,诗人在愤怒的控诉中又无可奈何,只能转而自我安慰。
【赏读】:
五、六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的悲烈!
【赏读】:
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末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感情沸腾,达到顶点。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读】李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两诗比较:
从思想内容来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不同的是:李诗更具豪情,更显自信。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运用比喻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
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
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
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
答案B
解析“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蜀道难》第一课时.pptx
- 13.自然选择的证明学案.doc
- 人教七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试-(含答案).pdf
- 13.2宇宙的边疆 学案.doc
- 13.2宇宙的边疆 同步练习.doc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 七下期中复习古诗词鉴赏——重难点.docx
- 七下期中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重难点.docx
- 肾脏替代治疗.pptx
- 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pptx
- 建筑工程现场成品保护措施指南.docx
- 考研真题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 【2025届上海初三化学二模】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与答案.pdf
- 【2025届上海初三化学二模】2025届上海市崇明区初三化学二模试卷与答案.docx
- 考研真题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9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 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培训计划.docx
- 2025学年小学第二学期环境保护教育计划.docx
- 物流设备调度应急方案及措施.docx
- 2025年度新兴行业成人教育招生方案范文.docx
- 考研真题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845英美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