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1《拟行路难(其四)》(教案).docx

01《拟行路难(其四)》(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拟行路难(其四)

(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鲍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哲理。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背诵全诗。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一生沉沦不得志,但其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产生过重大影响。他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其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些诗歌对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期,并称“元嘉三大家”。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贫寒,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鲍照常借诗歌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作品解读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把水倾倒在平地,水就会向四处分流。

人生各有各的命,怎能成天哀伤忧愁?

喝点酒宽慰自己,举杯而饮中断吟咏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解读】本诗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内心愁苦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因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赏读】:起首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分析。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赏读】:

第二句中“安能行叹复坐愁”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态度?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成天自叹悲愁,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社会的不公平,际遇的不如意,诗人在愤怒的控诉中又无可奈何,只能转而自我安慰。

【赏读】:

五、六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的悲烈!

【赏读】:

末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末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会没有感情,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感情沸腾,达到顶点。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读】李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两诗比较:

从思想内容来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来讲,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不同的是:李诗更具豪情,更显自信。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运用比喻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

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

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

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

答案B

解析“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