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樊迟、仲弓问仁.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论语》资料链接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思考练习艺术赏析内容述评背景简介教学重点译文教学目的樊迟、仲弓问仁樊迟、仲弓问仁作者简介退出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内涵,从而加深对民族传统人文思想的积极探讨。学习本文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的语言特点。返回

教学重点

对孔子“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返回返回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早年贫贱。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古代官名,长官司法和纠察)。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返回

孔子画像Q1Q2Q3Q4

孔府正门Q1Q2Q3Q4”

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有识之士竭力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性,认为礼是“国之基”,“人之干。因此一股颇具规模的礼治思潮蔚然兴起。一时间,掌握一定的礼乐文化知识便成为当时一般士人入仕为官的捷径,学习和研究礼乐文化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孔子生于春秋末期,自然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他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潜心钻研,建立了关于“仁”的思想体系,为“礼”的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根据。返回

人物简介:冉雍(公元前522--?),冉氏,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早年拜师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世代执政鲁国)家族的总管,并曾向孔子问过政。添加标题返回添加标题

仲弓

樊迟(前515--?),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曾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等。他有谋略,具有勇武精神,并且兴趣广泛,除学道德、文章,还曾向孔子问“学稼”等。但他确实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AD)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他是其中之一。

樊迟

子夏(约公元前507——公元前420),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教育家。公元前476年,来到龙门西河(今山西河津一带)创立学堂,终身讲学,设教长达55年,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吴起等,对战国时期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子夏为孔子高徒,小孔子四十四岁。《荀子·大略》云:“子夏家贫,衣若县鹑。(鹑鸟尾秃,似衣衫褴褛)”孔子六十八岁结束周游列国返鲁定居,子夏始投孔子门下,时年二十四、五岁之间。

子夏返回

结合课后注释,课堂讨论,疏通文意。第一章

译文返回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照您的话去做。”?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

文档评论(0)

136****07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