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2025年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5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备”重點专題

项目申报指南

為贯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灾減灾救灾工作重大布署,按照《有关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題、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64号)规定,科技部會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點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备”重點专題实行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風险防备、重大地质灾害迅速识别与風险防控、极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風险防备、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备、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备等5项重點任务開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為提高国家防灾減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會經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題总体目的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备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對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备中的关键科學問題,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風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從全球到区域、單灾种和多灾种相結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备科技支撑能力,推進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原则化、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為我国經济社會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題规定以项目為單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拟布署59個研究方向,国拨經费概算约12.5亿。鼓励产學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單位有义务推進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對于經典市場导向且明确规定由企业牵頭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到达1:1以上。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成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一样步,可同步支持2项,并建立動态调整机制,結合過程管理開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成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所有考核指標。除有特殊规定外,每個项目下设課題数不超過6個,项目所含單位总数不超過10家。

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點等区域開展。

本专題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重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風险防备

1.1地震构造积极源监测技术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运用人工震源监测区域性地壳介质变化的震源发射技术系统和综合信号接受系统;研发多积极源联合立体监测技术系统;研发地下介质构造物性及力學状态变化的高辨别率、高精度的持续监测及其建模措施;研究大地震孕育发生与区域应力場及介质变化的物理模型及大地震危险性预测措施。

考核指標:规定人工震源绿色、环境保护,不對場地产生破壞;实現多源联合监测,深度不不不小于40km,水平距离不短于300km;介质波速变化测量精度优于0.1%,時间辨别率优于7天,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到介质地震波速的曰变和半曰变等微弱变化;制定积极源监测技术规程1部,開发信号采集、解释和分析软件1套;提出基于区域应力場与介质变化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月時间尺度);所研制的技术系统在丝绸之路經济带强震多发区持续观测時间不少于2年。

1.2识别地震錯動前亚失稳阶段的室内试验与野外观测研究

研究内容:開展多物理場、多尺度断层力學试验和数值建模,研究断层失稳与物理場演化過程的关系,分析亚失稳阶段的必震標志,開展震例回溯性研究;開展试验室观测与野外观测的相似性研究,研制野外观测技术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在特定区域和断层開展野外高频微震台阵持续观测,分析野外获得的海量数据,從中寻找亚失稳阶段的特性信息,建立大地震短临危险性鉴别標志。

考核指標:明确室内断层滑動失稳亚失稳阶段的特性;建立与室内试验相一致的野外断层滑動失稳亚失稳阶段的识别標志,提出强震短临预报新措施;高频微震台阵观测实現≥64通道的多系统對時,時间精度≤10μs,高频微震采样率至5kHz,信号频响DC—20Hz,温度精度≤1mK,完毕技术规程1部,給出响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在甘肃、雲南等强震区開展野外观测,有效观测時间不少于2年。

1.3基于断层带行為监测的地球物理成像与地震物理過程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重點地震危险区的断层带,開展有针對性的地球物理观测、模拟和试验,研究高辨别率三维介质构造、断层带构造、凹凸体分布、微震活動特性和介质参数变化特性,研究断层带持续加载状况下深浅部变形過程,以及应力迁移、破裂成核和级联破裂等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物理過程,构建大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寻找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標志,发展基于物理模型的强震危险性鉴定技术。

考核指標:建立断层带深浅部精细探测与動力學行為观测的技术系统1套;研制基于应力迁移、破裂成核和级联破裂的强震危险性鉴定技术措施1套,可以识别震前1年内地震危险性变化,提出研究区6.5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指標;三维介质构造纵、横向辨别率為2km和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