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国标版六(下)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国标版六(下)音乐教案课题: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内容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民俗风情。教学重点、难点1.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节奏卡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改进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二、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1、欣赏歌曲。2、《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你了解佤族吗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佤族自称“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佤族的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教学过程教学改进继续介绍佤族的历史、建筑等。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筑成架空的“竹楼”。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2、木鼓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6、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7、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8、有感情地朗读歌词。9、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10、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四、下课。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内容听:《滚核桃》。唱:学唱歌曲《伊唷勒啦》。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学重点、难点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改进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巩固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1、欣赏歌曲。2、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3、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4、继续介绍木鼓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通神之器”、“通天之鼓”,“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教学过程教学改进木鼓房是佤寨重要的、也是标志性的建筑物。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学唱刚果歌曲《伊唷勒啦》1、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2、你对非洲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交流。3、用“lu”哼唱歌曲旋律。4、唱歌谱。5、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6、跟琴学唱歌曲。7、在有关地方用手敲、跺脚,练习节奏。.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8、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9、分组进行歌表演。四、小结本课,下课。板书设计教后感课题: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教学内容唱:巩固歌曲演唱听:非洲民间音乐《非洲鼓魂》,合唱《黄河留下威风鼓》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