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11题关联教材文化常识习题汇编.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11题关联教材文化常识习题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姓名????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仓粟府金而遗之”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B.“晏子见疑于景公”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遂致之”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

D.伯,

一种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指跟随、跟从,与《师说》中“惑而不从师”的“从”意思相同。

B.循,指顺着、沿着,与《登泰山记》中“循东谷以入”的“循”意思相同。

C.济,指渡水,与成语“扶危济困”中的“济”意思不同。

D.迁,指官职调动,在古代,“除”“谪”“贬”“左迁”常常指官员的降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对人称字,以表尊敬。

B.“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与吴筠善”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饮徒”中的“徒”,表示“一类人”,与成语“徒有其名”的“徒”字含义相同。

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借”意思相同。

B.暇,空闲,与《聊斋志异?狼》“目似瞑,意暇甚”中的“暇”意思不同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小学,经学学科,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小学”意思相同。

6.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均属这一文体。

B.见,文中表被动,与熟语“见谅”“见笑”中的“见”意思相同。

C.矜,文中为骄傲自满,与《论语》中“君子矜而不争”的“矜”意思不同。

D.亟,文中为屡次,与“亟不可待”的“亟”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以复命”中“何以”是拿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

B.“技之长短,地之要害”中的“之”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之”用法相同。

C.“以言者落职”中的“以”与“无以至千里”的“以”意义相同。

D.“长短句”原是词的本名,宋代以后与“乐府”成为了词的别名;《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均是以词人的名命名的词集。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一般指开国之君死后在太庙被奉祀时起的名号。庙号命名遵循“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

B.“家”,在文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含义为“安家”,与“家徒四壁”中的“家”用法相同。

C.“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现在的名片。

D.“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在君乎”中“其”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中“其”用法相同。

B.“为流矢所中”中的“中”与《劝》中“木直中绳”中的“中”意义不同。

C.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称谓,要求和本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的关系。

D.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迁,贬官、降职,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中的“左迁”意义相同。

B.安,指安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意义不同。

C.五品,中国古代官位

一个级别,数字越大,官位的级别越高。

D.元和,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君子坦荡荡”中的“君子”意义相同。

B.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后引申为准则、法度之意,例如“绳之以法”。

C.金,古代金属的通称。文中指金属制的刀斧等。“金石可镂”的“金”也指金属。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