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临证心得体会篇! .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临证心得体会篇!

1慢性咽炎:记得曾经和同道们交流过这样一句话:“窍道病,

先疏通”。“窍道”是沟通机体内外的窗口,是一气周流最为活跃的

地方,其病变绝大多数是因为“壅塞”使其失去空灵之性所引起。慢

性咽炎的主导病机不是“热”、不是“炎症”,而是咽窍局部的一种

“郁结”,所谓的“火热”、“津伤”都是衍生出来的问题,我们不

要本末倒置。咽后壁的滤泡增生、病人的异物感都是“郁结”之象。

我还发现,这些病人的胃肠常常有问题,阳明是人体最大的降浊通道,

这个通道一旦壅滞,浊气上泛,咽窍之地乌烟瘴气,慢性咽炎何时能

了?

根据以上思路,我常用:

牛子10射干6威灵仙6桔梗10青皮10法半夏10厚朴10茯苓

10苏梗10(或苏子10)炒枳壳10。水煎服。(泡一小时,煎15分

即可)

经观察10余例病人,效果不错,大家可以验证。

重在破除郁结,流通气机,少用寒凉凝滞之品是关键!

2神经性耳鸣:这个病很缠手,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困滞;

肾精不足是常见证型,无论是哪个证型,我都会针对“主症”加入升

清、开窍之品:柴胡10香附10川芎6防风30。重用防风治疗耳鸣是

我学习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上月曾经治疗一位椎动脉缺血的病人,输

液几天效果不大,根据主症“眩晕”,用余国俊老师的“柴陈泽泻汤”

加减,很快主症平息,但是病人又诉“耳鸣、耳闭塞”严重,舌苔白

腻,我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以上几味药,标本同治,吃到第五付时,

自觉耳朵一下畅通了,症状随即消失。

3小儿感冒后遗留咳嗽:这种情况在我这里很多,经过抗生素的

治疗,体温正常,血象回落,炎症消退,但是咳嗽缠绵不解,用西药

对症治疗效果很差,做雾化也有很多效果不好。中医认为是外感后,

早用、过用寒凉药导致风邪留恋肺系,余邪不尽导致。治疗要抓三个

问题:

(1)注意加用祛风利咽之品:这种咳嗽的病位不在下呼吸道,肺

部听诊无阳性体征,胸片无异常。此绝大多数是咽部的一种不适感引

起的刺激性咳嗽,或觉咽部瘙痒,或觉有少量痰滞,或者遇风冷、异

味刺激就会咳嗽。

(2)注意恢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常常是一组宣发肺气药和

一组肃降肺气药联用,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例。

(3)注意畅通中路:我观察,很多孩子的舌苔偏厚,提示胃腑有

积滞。肺气正常肃降

的前提是胃、肠道路的通畅,所以,中路不通,必然会导致肺气

上逆而咳,我常加入半夏厚朴汤或二陈汤、炒三仙等,以和胃、导滞、

畅气。

临证思考58:谈谈中医“清热”的起手三法

中医辨证的要素包括病性和病位,对于热性病症当然是要“热者

寒之”,但是人体有三焦,不同的病位其清热理路也是不同的,怎么

能更有效的清热?这是一个策略性的问题。

中医是一门仁慈的医学,最讲究因势利导,给邪气以出路,反对

闭门留寇、不死不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在《伤寒论》中由

栀子豉汤所代表的治疗上焦热证的“清宣法”;白虎汤、承气汤所代

表的治疗中焦热证的“辛寒折热法、清导法”;猪苓汤所代表的治疗

下焦热证的“清利法”,被清代医家柯韵柏称为治疗阳明病的起手三

法。

(1)“清宣法”上焦离表最近,肺主皮毛,当“热”壅滞在

肺系时,我们除了直接清泻肺热,还要加入表散之品,以利邪热通过

毛窍就近快速外走,麻杏石甘汤就是这种结构,在用生石膏清肺的同

时,加入麻黄开表宣散。又比如,当热郁胸膈时,我们用栀子豉汤、

凉膈散清宣郁热,也是这个思路;普济消毒饮治疗头面热毒壅滞证,

也是在大量清热药中加入轻轻的表散之品。

引申开来,皮肤病、头面五官、上下呼吸道的各种火热炎证,都

可以使用“清宣法”。比如,痤疮的治疗就很能体现这种“清+宣”的

思路。

(2)“辛寒折热法、清导法”中焦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它的热,既不能用“清宣法”,也不能用“清利法”。当热邪处于弥

散状态时,我们可以用辛寒折热法,直接把这个“热”中和掉,就地

解决,代表方是白虎汤;当热邪和有形的胃、肠积滞相结时,热邪内

收、内聚、内敛,就需要用“清导法”,代表方是承气汤,或者二者

合方。

中焦有三腑:胆腑、胃腑、肠腑,在功能上它们共同完成机体的

降浊效应,促进气的收降运动;从解剖结构上看,这三腑也是相互贯

通的,我们常说的右路通降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的这三腑的通降。这个

思路及其重要,

文档评论(0)

131****27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