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浙江省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左传》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公元前年,吴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
“”486
沟,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战国
中期,魏国在公元前361年前后开始挖掘改造鸿沟,北接黄河,南边沟通淮河北岸的几条主
要支流,构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路交通网络。西汉时期运河向西延伸至关中地区,东汉时期
开凿阳渠以沟通洛水与黄河。东汉末期,曹操利用黄河故道,开挖白沟等运河,使运河向黄
河以北延伸,抵达今河北东部地区。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修治浙东运河,沟通了姚江、
甬江、钱塘江、曹娥江等自然河流。到隋统一中国之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
的中国大运河体系已初步形成,为隋唐时期对运河大规模开挖、整治及航运大繁荣奠定了基
础。
公元年,为加强都城洛阳与南方的联系,隋炀帝下令在前代汴渠的基础上开凿通
605
济渠,沟通黄河与淮河。同时,重新疏浚邗沟,疏凿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并对前代开凿的
浙东运河航道加以整治,使大运河越过钱塘江沟通宁绍平原。此后,又在黄河以北,在曹操
时期开凿的原有运道的基础上,开凿永济渠,直抵涿郡(今北京南郊),从而修建出一条以
洛阳为中心、东北方向到达涿郡、东南方向延伸至江南的Y字形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
“”
次建成了从南方重要农业产区直达中原地区政治中心和华北地区军事重镇的内陆水运交通
动脉。唐宋时期,大运河主要河段、格局和走向基本没有变化,朝廷对运河的主要职责在于
维护航道、大规模疏浚与改建部分航段,同时建立粮食仓储、转运等运河配套设施,并逐步
完善统一运河维护和运输管理的漕运行政体系。
北宋晚期,战乱不断,运河航道维护逐渐松弛,航道不断淤积,航运逐渐中断。期间
黄河数次泛滥,淮河以北的大运河河道大多被黄河泥沙堵塞,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体系逐
渐宣告结束。元统一中国后,组织开凿了会通河,北通卫河,南接泗水、黄河,从根本上改
变了淮河以北大运河的格局与走向。由此开始,大运河不再流经洛阳,河南和安徽北部的河
试卷第1页,共12页
段被废弃,形成了南北直行的走向,缩短航程千余里。公元1293年,沟通元大都(今北京)
城内与城东通州的通惠河建成,来自南方的漕粮可直接抵达城内的积水潭,实现了中国大运
河的第二次大沟通,奠定了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大运河的线路格局。
1686年至1688年清廷在宿迁与淮安间的黄河故道东侧开凿了中运河。中运河的贯通
标志着大运河彻底摆脱了借黄河自然河道行运的状况,实现了完全的人工控制。同时,随着
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运河成为联系全国经济的交通大动脉,在运河沿岸形成了一批转
口贸易城市,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商业的繁荣。也使原来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京津、燕赵、
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得以深度连接,加快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
世代劳作、生息在运河上的百姓人家,融汇了南北各地的民俗礼仪、饮食文化和休闲娱乐,
形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情民俗。
(摘编自《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宝贵的遗产》)
材料二:
大运河拥有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恢宏尺度,是由许多点段组成的河道体系,其中有
自然河流,也有人工开凿的河段。由于中国东部平原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加上运河并不自
带水源,而是要依靠沿途泉水或河道水源,所以会不时面临洪涝灾害或水源匮乏等极端问题。
此外,不同河段的高程差异巨大,还有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横贯其间,所以,大运河的
修凿和维系,是一个面临艰难挑战的巨大工程。
要实现大运河的高效开凿和疏浚,需要充分掌握地质地理和水利方面的知识。在这方
面,我国古人展现出了杰出的智慧。比如在水位高差过大、水流过快的区域,采用了人为利
用弯道,减缓河道的纵比降,从而降低河水的流速的方法,人称三湾抵一闸,即不建一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