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课前导入
谈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他的书法之美,说它是“天
下第一行书”。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关注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在
清代有一个大才子叫金圣叹,他写了一本书《天下才子必读之书》通过《兰亭
集序》一文给王羲之冠以“天下第一情种”的美称。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书法艺术的巅峰之
作,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据史书记载,唐
太宗曾不遗余力地寻找其真迹,日夜欣赏并临摹,甚
至引发了宫廷内外的书法热潮。那么,这篇作品为何
被誉为“文中上品”,又为何能够跨越千年仍然引人入
胜呢?接下来,我们将一同领略作为文学作品的《兰
亭集序》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掌握有关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
句式的意思,提高阅读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知道作者写作此文的缘由和主旨寓意,体会作者感
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
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挖掘学生珍视经典美文的
潜在情感,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基础知识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书
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官至
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得其父所藏之书学习
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
时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轶事趣闻---坦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
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
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
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
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
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
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
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
他。
轶事趣闻---墨池传说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勤
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
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
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
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
黎明,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
写烂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
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
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轶事趣闻---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
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
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
卖给他。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
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
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
鹅送给你。”王羲之听了,非常高
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
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
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轶事趣闻---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
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
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
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
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
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
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
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
孙绰、许询等41人来到兰亭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
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
首。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
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
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
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
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
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古人每年三月上旬巳日(三月初三),
在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称为“祓(fú)
禊”、“修禊”。这一习俗后来发展为暮春
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
1.何谓“兰亭”?兰渚之亭
东晋位于会稽郡山阴,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
2.如何理解“集”?
集会,此指暮春时诸生会于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