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施工场地狭窄、工程项目零散、连续性差的特点。在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通常不能实行交通封闭,而地下铺设的各种不同管线相
互交织、错综复杂,一旦对某些管线所在位置不清析,施工时极可能造成管道
破裂、无筋管被压扁,甚至挖断,造成经济损失或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不
仅给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还增加了额外的投资费用,影响到市政道路
的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进行分析研
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控制策略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规模迅速发展,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市政道
路工程施工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拖延工程的工期和进度。因此,必须加强
对道路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总体质量,进而降低市政道路
日后的维护保养成本,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1、路基局部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决定着市政道路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是保证道路质
量的基本条件之一。路基沉陷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填土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
回填土杂质太多、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软土地
基未加处治或方法不当;桥涵通道、过道管、管线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
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沟槽回填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要求;都会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
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
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
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
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土方回填必须保证分层填筑、层层压实,在碾压之前
必须检查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再进行碾压。回填土的厚度要根据土质
而定,回填土要选颗粒均匀、渗水良好的填料,不能使用腐殖土或带草、树
根、夹带大粒径块状物的土,以防密实不均导致日后发生沉陷。在选择相应的
机械进行碾压,在回填坡度较大或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出应作台阶式处理。同时
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另外,对一
些特殊地段应单做处理:在路基回填之前,应先对管道、管线进行处理,通常
采用砌筑沟槽的办法,沟槽内用均匀的细沙填充,在沟槽上部用盖板盖好,然
后再进行回填压实。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容易出现沟槽有积水现象,针对这
种情况应先排水,情况严重的要采取降水措施,然后清除沟槽内的淤泥,做地
基稳定性处理。一般用砂石填充,应按从下到上、从大到小的原则填充,确定
没有问题后再进行统一回填土压实。在小桥涵洞施工施工时,必须注意所有的
细节,按规定程序操作,从填料到填筑,排水到最后压实,没一个环节都不能
马虎。雨水井、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回填质量,这就要
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以往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
时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
50mm宽时可用砌筑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100mm也要分层捣实;基层
施工要求湿养,以得到高强度。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低,很快出现表面干燥现
象,而稍一脱水,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大降低混合料的强度,产生过多的
表面裂缝,所以必须保持一周内混合料表面湿润。养护时不能用洒水车在表面
直接喷洒,以免冲掉表面吸料,一般采用土工布覆盖,在覆盖物上洒雾状水或
低压浇水,并加强边角接缝处的养护。
2、路面过早出现破损
市政路面竣工通车不久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损。其原因:原材料的技术指
标不合格,或是混凝土中石灰和水的比例失衡,导致混凝土表面强度不够,造
成道路施工完成后使用过程中磨损出现起砂问题。还有部分市政道路施工过程
中,选择的收抹压光时间不合适,为了改变混凝土的湿度,人为地洒水或增加
干水泥,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便强迫通车,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路面脱皮
和开裂现象。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当或是搅拌不匀,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浇筑,没有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或没有按规范拼接路面模板,这些都会
造成道路表面出现早期破损,影响交通。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水泥和
低碱含量水泥,禁止使用小窑水泥;混凝土配比一定要符合标准,搅拌时间不
能太短,一定要把灰料搅拌均匀,防止振不出泥浆;已摊铺的混凝土应迅速振
捣密实,震捣时注意快插慢拨的原则,不能漏振和不能过振,漏振会出现局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