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immunedefense(免疫防御)
机体对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及其毒素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2.immunesurveillance(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和清除畸变、基因突变的癌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功能。
3.epitope(抗原表位)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4.antibody(抗体)
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complement(补体)
是人和脊椎动物新鲜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6.cytokine(细胞因子)
是因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多种机体细胞(免疫细胞、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蛋白质或多肽的统称。
7.innateimmunitysystem(固有免疫系统)
是生物体在长期的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免疫体系,主要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组成。
8.immunologicaltolerance(免疫耐受)
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表现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状态。
9.agglutinationreactions(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天然颗粒性抗原或者吸附有可溶性抗原的非免疫相关颗粒,与相应抗体在电解质参与下相互作用,两者比例适当时,形成肉眼可见的凝块,称为凝集反应。
10.precipitationreactions(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如毒素,血清或组织浸液中的蛋白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二、简答题
1.何谓免疫?免疫功能有哪些?异常是引起的疾病有哪些种类?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免疫是指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已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的疾病有: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肿瘤、自身免疫病。
2.试述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1)固有免疫应答(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可遗传;人人皆有;无针对性(无特异性)。
(2)适应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不遗传;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具有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
3.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骨髓,胸腺
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的功能: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及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4.NK细胞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NK细胞表面具有两种不同的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AR),能识别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基配体,传导活化信号,发挥杀伤作用;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能识别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MIICI类分子,介导抑制信号的产生。
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及正常自身组织细胞表面均可和这两种受体结合,对病毒感染的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而言,表面MICI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则KAR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从而表现为杀伤作用;
对正常自身组织细胞而言,表面MICI类分子表达正常或增加,则KIR的作用占主导地位,从而表现为NK细胞失活,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
5.试述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
6.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析及其主要作用
7.简述MIC-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1)内源性抗原与泛素结合的作用;
(2)蛋白酶体作用后,成为抗原肽;
(3)抗原肽(胞浆)与TAP结合,进入内质网腔;
(4)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合成;
(5)形成抗原肽-MIICI类分子复合物,最终表达于APC表面,供CD8+细胞识别
8.简述MIC-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
(1)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以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胞吞方式摄入至细胞浆中,形成内体
(2)被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为能与MIIC-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
(3)MICII类分子a和β链在内质网中合成,其抗原肽结合槽与分子伴侣恒定链(1i)非共价结合,形成恒定链一MHCII类分子复合体;
(4)恒定链一MCII类分子复合体经过高尔基体转运、早期内体/溶酶体融合、ILA-DM分子等作用,最终MIIC-II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5)形成的抗原肽-MICII类分子复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科护理学重点知识.docx
-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GB/T 45393.5-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5部分:数据接口》.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5-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5部分:数据接口.pdf
- GB/T 45393.5-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5部分:数据接口.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