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外语系1003班吕亚琴许端端张晓燕程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认识上的误区刻板印象民族中心主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化休克认识上的误区CraigStorti提出跨文化交际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期望对方与自己一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大,引起文化冲突;感到愤怒、恐惧;决定退缩回去。CraigStortiCraigStortiisthedirectorofCommunicatingAcrossCultures,specializinginthedesignanddeliveryofseminars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cross-culturalbusinessdynamics,expatriationandrepatriation,culturaldiversity,andmanagingthemulticultural/globalworkforce—forclientsfromgovernment,business,military,andtheeducationsectors.如何避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别人与自己有大致相同的想法十分自然,但是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却是害的。1、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习俗。2、必须学会观察异国文化,善于与自己的文化对比,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本印象是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信念。这些属性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负面。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社会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人们原有印象的改变。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1、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2、儿童的个人经历起重大作用;3、与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关刻板印象与偏见刻板印象有好有坏可以改变刻板印象的弊端夸大群体差异,忽略个体差异产生种族中心言语及偏见言谈?忽略文化的动态多变性刻板印象的预防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保留独立探索的空间?采取宽容的态度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民族中心主义的体现各个国家学习的课程都是以本国历史文化为主。各个国家的地图都是把本国放在中心。谈到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一般总是突出自己国家的成就,而对其他国家的成就估计不足。在世界文学史的撰写中,长期以来存在以欧洲为中心的倾向,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学成就的篇幅较少,评价也较低。这是因为作者往往是欧美的学者。民族中心主义和爱国主义民族中心主义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看到别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983年JennyThomas在她的论文“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中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JennyThomasPh.D.Position:ProfessorTeaches:InteractionalPragmaticsDepartmentofLinguisticsUniversityofWales(威尔士大学)atBangorBangor班格尔(北爱尔兰城市名)语用失误定义:何自然教授把这种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称之为“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s)。即“词不达意”何自然何自然,1937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中山,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1959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留校任教;1973年调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语用学涉及内容问候告别赞誉称呼请求道歉问候各个语言都有问候用语,与人见面打招呼是人之常情。但问候语多为使用不多、相当简练的一些套话。高度的规约化、仪式性、模式化。告别告别语主要用于巩固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它通常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结束语来实现。赞誉恭维与赞扬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必要策略和手段汉语中使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英语中主要是“迎合”称呼英语中:称谓词+姓or名在英美家庭中,孩子年幼时称父母为dadd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