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安徽省安庆、池州、铜陵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礼是社会公认的合适行为规范。合乎礼就是说这些行为是正确的,正确就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礼和法律没有区别,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礼和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推行的,而礼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的是依靠传统。
像这种传统,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要照着做,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这样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好像背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按照传统方法做就会有好结果,不按照传统方法做就会出问题。所以人们对传统有了一种敬畏的感受。
如果我们不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只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去做,并且相信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那么这套行为就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仪式”。礼就是按照仪式去做的意思。
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推行的,而是通过教化培养个人的敬畏感,使人自愿遵守;人遵守礼是主动的。礼可以被人所喜爱,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一般所说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部限制人的,不守法受到的惩罚是由特定权力施加的。人可以逃避法律,逃避了还可能自鸣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被人唾弃,是耻辱。礼则比道德更进一步;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适、不恰当。这是个人习惯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感到惭愧。礼是合适的方式,是通过教化过程后成为主动遵守传统的习惯。礼治看起来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然而然地遵守规矩秩序。但实际上,这种“自然”的说法并不准确,人们其实是自愿地遵守那些既定的习惯和规则。
礼治的可能性必须以传统方法来有效应对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因此它的秩序可以由礼来维持。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即使一种生活方式在过去非常有效,如果环境变了,谁也不可能再按照老办法应对新问题。如果应对问题需要团体合作,就需要大家接受一个共同的方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方法下合作应对共同问题,就需要有一个力量来控制每个人。这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的“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周人从天下大局出发设计的礼制结构,将治国的总体理念有机分布于其中,形成血脉联系,政府日常运作与官民教化自然糅合,浑然一体。无论在哪个位置上,自己都是完整礼制制度下的一员,都在一盘棋局之中,彼此呼应,互相关联。如此成熟的职官体制,与成熟的礼学思想体系为表里,为以德礼治国,奠定了稳固的地基。
倡导德治与礼治,善化社会风气,需要君子的“标杆”引领。先秦文献中的“君子”包括两种人,一是有德有位的国君,二是有德无位的社会贤达。
君主居于社会高位,有公权力,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民众,故但凡要求民众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善政要先体现在自身(身服善),民众才能做到更好(民必有甚者)。国君身穿不同的礼服出现在朝礼、丧礼、军礼场合,神色真诚,下属与民众,都会被深深打动,“鲜不从矣”。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此理。
社会贤达不受命于任何人,但笃信周孔之道,以礼修身进德,自奉甚严,自觉将礼的精神贯彻到生命体的所有层面,力求完美。如《礼记·表记》说:“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君子德行的完美从服饰开始,由外及内,扩展到君子之容、辞、德、行,一一相称,如此风范,足以为社会所景仰,成为民众仿效的楷模。
社会的和谐与否,取决于人的素质。朱自清先生在他的《经典常谈》中谈及大众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了一番浅近而亲切的话: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以外,如婚姻、宴会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序和规矩,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按着尊卑的分际,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就是一个人饮食言动,也都该有个规矩,别叫旁人难过,更别侵犯着旁人,反正诸事都记得着自己的份儿,这也是礼的一部分。
无论是和谐社会,还是宜居城市,核心指标是人的整体文明水平,而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出现,而是要经过人们的努力追求与积极争取,真诚付出,才有可能达标。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是充分吸收历史文化智慧,切切实实谋划全民如何“知礼节”、更好地树立国家形象的时候了。
(节选自彭林《寓教于礼:中华礼仪的核心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滁州市2025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阜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