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考试(2022年下半年)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pdf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考试(2022年下半年)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高一语文期末考试(2022年下半年)试

卷带解析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

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我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要实

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

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

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

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

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

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

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

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

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中国的历史上,也出

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今

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

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

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

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

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

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

共”。

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

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日本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

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

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

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

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

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

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

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

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

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

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

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

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各自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能够处理好不同文明之

间的关系。

B.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

社会潮流。

C.对待外来文化,应先用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然后选

取其精华。

D.作者认为,“美美与共”设想的实现,可能会受到攻击,甚至要付

出沉重代价。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

境界的艰难性。

B.文章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日本访唐的例子,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

境界的可能性。

C.文章引用孔子的经典名言,意在论证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学会克

己、忍耐、收敛。

D.文章末段先提出做法,再分析困难,最后表明态度,层次清晰,

有较强的逻辑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美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