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登泰山记》课件32张.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泰山记姚鼐

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重要的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回忆梳理本文思路,学习写景的方法。3.领悟作者登山的别样情怀,体会并学习作者的人生态度。

兴趣导入:泰山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人文景观千年渗透。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中国的文人,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具象,一种心理象征。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登泰山,象征着一种人格高度、人生标尺、精神超越。爬泰山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5月和10月。5月的泰山是看日出的最佳时间,此时登泰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10月去泰山旅游,则色彩最为丰富。然而,姚鼐却有不一样选择,我们一起复习回顾。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湃)、《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鼎)。《登泰山记》是一篇写冬日登泰山的游记。文体知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基础梳理:阳:山南水北谓之阳阴:山北水南谓之阴文化常识阳阴光亮的明显的阴暗的隐暗的温暖的热烈的幽冷的平静的外露的绚烂的内敛的肃穆的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大汶河是流经线路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倒流河”。大汶河古称汶水,《诗经》中就有“汶水滔滔”的记述。滔滔河水逆势而上、向西奔去。在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是最具君子品格的河流,也是受到祭祀最多的河流。济水虽然细微,却能独流入海;穿越黄河,却保持清澈。文化常识:语言赏析:语言十分洗练。“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寥寥三十余字,将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二楚。句式整饬,朗朗上口。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以:在乘:“冒着”至于:到达是:这解析:“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一、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3.【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用于纪年、纪月、纪日乃至纪时。《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梳理文化常识·纪年法

二、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至今仍在沿用。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3.【时节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就是根据一年中四时(春夏秋冬)和节气来记录月份的方法。“孟冬”代农历十月;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二月”称为“杏月”,“三月”是“桃月”。梳理文化常识·纪月法

三、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1.【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2.【干支纪日法】《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ěi)、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2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