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追逐星空的梦想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突破的旅程。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探索背后的创新精神与坚韧追求。作者:
早期航天梦想的起源艺术启蒙齐白石等艺术家画作中体现了对飞天的向往。古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成为文化印记。科学憧憬早期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天文,激发了探索宇宙的愿望。天文学成为航天的思想源头。文化根源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太空梦想的文化基因。
航天先驱:钱学森留学生涯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成为世界知名火箭专家。归国奉献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奠定基础。技术开拓领导研制中国第一代导弹和火箭。建立完整的航天科研体系。人才培养创建中国航天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杰出航天科学家。
中国航天早期发展1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21958年第一批航天科学家开始集体攻关。在简陋条件下开展研究。31960年成功试射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标志着技术从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变。41964年建立完整的航天科研生产体系。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第一枚火箭研发技术突破克服材料、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条件下实现创新。自主设计完全依靠中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研发。从图纸到实物全部国产化。成功发射东方红火箭成功发射。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产业基础奠定了中国航天工业基础。带动相关技术领域发展。
卫星技术breakthrough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寰宇。通信技术自主研发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太空与地面的数据传输。突破关键技术壁垒。国际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打破太空领域垄断格局。
载人航天元年:神舟五号历史性时刻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英雄诞生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21小时23分钟。安全返回地面。技术突破掌握载人飞船设计、生命保障、返回着陆等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中国正式跻身国际航天俱乐部。太空探索领域话语权显著提升。
航天工业体系建设1航天科技集团国家航天科技集团成立,统筹航天工业发展。2科研机构网络建立遍布全国的航天科研机构网络。3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4产业生态链形成完整的航天产业生态链。
月球探索:嫦娥计划嫦娥一号2007年发射,实现环月飞行。获取月球三维图像。完成首次月球探测任务。嫦娥二号2010年发射,提高轨道精度。获取更高分辨率月球表面图像。嫦娥三号2013年发射,实现月球软着陆。释放玉兔号月球车探测月面。嫦娥五号2020年发射,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带回月球样本约1731克。
月球软着陆与巡视软着陆技术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突破速度控制、障碍规避等关键技术。采用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确保飞行器安全落月。月球车探索玉兔号月球车成功释放。在月面进行移动探测。搭载多种科学仪器。分析月壤成分,探测月球地质结构。
深空探测新成就历史性突破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首次。技术挑战克服月球背面通信难题。通过鹊桥中继星实现数据传输。解决深空探测通信盲区问题。科学发现对月球背面地质进行探测。发现月壤成分与正面差异。为月球演化研究提供新数据。国际合作搭载多国科学实验装置。促进深空探测国际合作。共享探测成果。
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升空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火星环绕2021年2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着陆火星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火星巡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开展火星表面探测。
空间站建设:天宫号天宫一号2011年发射,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2016年发射,首个真正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天宫空间站2021年开始建设,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
航天员在轨生活太空饮食特制太空食品提供均衡营养。航天员可享用中式食物。水循环系统供应饮用水。科学实验开展材料、生物等领域实验。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独特研究。数据实时传回地面。健康保障定时锻炼预防肌肉萎缩。严格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地面医疗团队远程支持。
火箭技术创新长征二号中国早期主力运载火箭。多次成功发射卫星。长征三号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提升高轨道载荷能力。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大幅提升运载能力。可回收技术研究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降低发射成本。
航天通信技术北斗导航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厘米级定位精度。服务全球用户。卫星通信高轨通信卫星网络。提供全球通信服务。突破关键技术。遥感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应用。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电视服务。覆盖偏远地区。提升信息获取平等性。
航天材料科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