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含答案】.docx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5年高考历史对标考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到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2.《世界遗产公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下各国签订的重要文件。下列属于公约内容的有

①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②各缔约国必要时可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③对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认定做出严格的规定④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由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人类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B.中外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C.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D.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1905年,张謇和时任湖广总督并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张之洞,提出“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将历代内府珍藏和国人储藏陈列其中。同年张謇建立南通博物馆;1935年成立的中国博物馆协会表示,“博物馆者,静的方面可以为文化之保管人,社会教育之良导师;动的方面并可以为国家边陲,筹长治久安之策”。材料反映了

A.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载体 B.博物馆发展史承载救亡图存的重任

C.博物馆激发国人民族主义的觉醒 D.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历代珍藏文物

5.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务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关于评选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军人模范及拥军优属模范的指示》等政策法规。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征集革命文物,如北京大学博物馆多方搜集革命史料充实李大钊烈士纪念室的陈列,汉口烈士博物馆征集董存瑞等烈士的遗物与事迹并展陈。这些举措()

①弘扬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②涵育了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

③发挥了博物馆的国民教育职能④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鲜明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表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8年《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

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9年《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

A.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C.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7.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到1956年底,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扫盲协会或筹备组织,扫除文盲人数累计2000余万人,这一运动的开展

A.顺应了革新生产关系的需要 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C.意在丰富民众业余文化生活 D.推动了新中国政府职能的完善

8.文艺复兴前期的博物馆,常被权力阶级作为“珍宝柜”以满足其收藏需要,其后渐被动地成了权力阶级“控制自然”“说服”民众的工具。法国大革命后,博物馆从专制权力的象征变成一种教育公民,从而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工具。这一历程表明()

A.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B.博物馆的职能范围不断扩大

C.博物馆是公众教育的最佳场所 D.博物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9.2021年,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燕国都城所在地)考古工作对遗迹形制有了新发现;成规模的夯土建筑基址4处,大型水井7处,最大水井的井圹夯土宽度超过30米,深逾10米,大型水井的附近存在高等级建筑的可能性很高;另有新出土的成组的铜车马器、镂空有銎铜戈等表现出多元的文化因素。这些发现可用以佐证()

A.西周燕都城市功能分区发展成熟 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西周冶铜和钻井技术已相当普及 D.西周燕都的组织模式和治理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是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年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主要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分布的广泛、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这些现象的出现()

A.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与当时社会发展相适应

C.与吸取二战经验教训相关 D.说明教育得到普遍重视

11.20世纪初,德国大学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上强调科学、技术、商业、现代外国语和管理学等;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