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短时间焊后热处理对S32101双相不锈钢板激光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ocx

短时间焊后热处理对S32101双相不锈钢板激光焊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厚度为6.5mm的S32101双相不锈钢板进行激光焊接,并进行不同温度(800~1100℃)和不同保温时间(0~180s)的焊后热处理,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焊缝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焊缝中奥氏体含量高于焊态焊缝,并且其含量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增大的趋势,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000~1100℃下保温0~180s后焊缝中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均超过30%,热处理温度为1075℃时奥氏体体积分数最高;热处理后焊缝的平均显微硬度低于焊态焊缝,与母材相近;在热处理温度为1075℃,保温时间为0下,焊缝的自腐蚀电位与焊态焊缝相近,当保温时间延长至180s时,自腐蚀电位提高,腐蚀倾向降低。

1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1.1试样制备

试验材料为固溶态S32101双相不锈钢板,厚度为6.5mm,由太原钢铁集团提供,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02C,21.64Cr,1.42Ni,0.19N,0.52Si,5.21Mn,0.13Cu,0.16Mo,余Fe。在不锈钢板上取尺寸为160mm×75mm×6.5mm的待焊试样,长边方向平行于轧件的横向(TD),短边方向平行于轧制方向(RD),对其待焊面进行打磨和清洗。使用如图1(图中ND为轧制面法向)所示的激光焊接平台进行激光对接焊,不开坡口,焊接功率为3kW,焊接速度为50cm·min-1,离焦量为-2mm,纯氩气保护,焊接方向沿待焊试样长边方向(平行于TD)。焊接完成后,以焊缝为中心垂直焊接方向取尺寸为10mm×8mm×6.5mm的待热处理试样。

???使用JMatPro软件计算S32101双相不锈钢相图,可知当温度为800~1100℃时,不锈钢中奥氏体体积分数较高。使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升温时间,材料相关参数由文献得到。根据相图和计算结果制定焊后热处理工艺如下:使用马弗炉将待热处理试样分别加热至800,900,950,1000,1025,1050,1075,1100℃,升至对应温度的时间分别为167,141,129,127,122,129,114,108s,保温时间分别为0,30,60,180s,水淬至室温。

1.2试验方法

???热处理前后的接头试样经研磨、抛光,用BeharaⅡ腐蚀液(100mLH2O+20mLHCl+1gK2S2O5)腐蚀约25s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焊缝区显微组织,使用Image-ProPlus软件统计焊缝中各相含量。使用维氏硬度计对焊缝和母材进行硬度测试,载荷为4.9N,保载时间为10s,每隔100μm测1个点,分别测18,17个点取平均值。由于激光焊热影响区极小,因此未对热影响区进行硬度测试。使用电化学系统进行电化学试验,采用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为甘汞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极,工作电极为接头试样,试验介质为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电压在-1.5~1.5V,扫描速率为1mV·s-1。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由图2可见,焊态焊缝的显微组织以铁素体为主,奥氏体体积分数约为16.32%。这是因为激光焊能量输入较低且冷却速率较快,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不充分。焊缝中少量的奥氏体主要以晶界奥氏体(GBA)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晶界处具有更高的自由能,有利于奥氏体的优先形核。

???图3中亮白色相为奥氏体相,暗灰色相为铁素体相。由图3可见,与焊态焊缝相比,不同条件热处理后的焊缝中均形成了魏氏奥氏体(MA)。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到1000℃及以上时,焊缝中除了存在晶界奥氏体外,还出现了晶内奥氏体(IGA)。当温度由950℃升高至1050℃时,魏氏奥氏体长大粗化,同时晶内奥氏体持续析出,奥氏体数量增多;当温度继续升高至1100℃时,部分魏氏奥氏体转变成铁素体。在同一热处理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焊缝中的晶界奥氏体、晶内奥氏体和魏氏奥氏体均发生长大。

???由图4可见,不同条件热处理后焊缝中的奥氏体含量均高于焊态焊缝。这是因为焊态焊缝中奥氏体体积分数远低于平衡态,热处理会促进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此外,当热处理温度超过903℃时,焊缝中的Cr2N相会快速重溶,促进奥氏体的形成。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焊缝中奥氏体体积分数整体上呈现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热处理温度在1075℃时达到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奥氏体长大并且形成新生奥氏体,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而当温度过高时,部分魏氏奥氏体发生分解,导致奥氏体体积分数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焊缝中奥氏体体积分数整体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950℃时,保温时间对焊缝中奥氏体体积分数影响最为显著。这是因为在此温度下延长保温时间后,魏氏奥氏体发生明显生长。焊缝在1000~1100℃下保温0~180s后,均可获得超过30%的奥氏体组织,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外卖人-小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