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docx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马说》,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感受古代文人的抱负和追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含义,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3)把握千里马和伯乐的寓意,理解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所表达的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2.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寄托于具体事物的巧妙之处。

(2)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批判。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成为人才以及如何发现和任用人才。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古代人才选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进行案例分析,结合韩愈的生平经历分析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马说》的内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展示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代人才选拔的方式,如科举制度、举荐制度等,然后讲述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故事,如贾谊被贬长沙、陈子昂登幽州台悲叹等,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坎坷命运。接着提问学生:“在古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却得不到重用,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却没有遇到赏识你的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预设学生回答:可能会说觉得不公平、很沮丧、希望能遇到伯乐等。

2.引出主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韩愈的《马说》,介绍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他以马自喻,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马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在范读过程中,重点强调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音,如“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等。

(2)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节奏跟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4)指名朗读:教师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评价时从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合理、语气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对于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纠正和指导。

(5)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整齐,读出文章的气势。

2.疏通文意,积累词汇(20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翻译情况,讨论不理解的问题。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

(3)全班互动答疑:各小组代表提出仍然不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实词:

①祗:只是。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称:著称。例句:不以千里称也。

④策:用马鞭驱赶。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⑤临:面对。例句:执策而临之。

虚词:

①之:

a.助词,的。例句:虽有千里之能。

b.代词,它,指千里马。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例句:马之千里者。

②以:

a.凭借。例句:不以千里称也。

b.按照。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a.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马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②省略句: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省略宾语“之”,指代千里马)

(4)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对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