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
元素与物质世界章节综合(鲁科版)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O B.CH3COOH C.NH3·H2O D.CH3COONa
2.(2024北京八中高三上期末)硫酸除锈所产生的酸洗废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大量的铁(+2和+3价)和一些杂质(、等),利用硫酸酸洗废液生产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洗废液反应时,废气中的是的还原产物
B.加入废铁后,被铁还原的微粒有、、和等
C.与反应生成S和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D.用饱和溶液洗涤晶体,在除去硫酸的同时能减少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
3.(2024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从光盘中提取(其他金属忽略不计)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
A.“氧化”过程若在加强热和强酸性条件下进行,可提高氧化速率
B.“氧化”过程还生成,则可能的化学反应为:
C.“操作Ⅰ”是过滤
D.“还原”过程中转化为无害气体,则理论上消耗可提取
4.(2024北京房山高三上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5.(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次氯酸钠作纸张的漂白剂 B.铁粉作食品保鲜的吸氧剂
C.过氧化钠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D.硫化钠作工业废水中、的沉淀剂
6.(2023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按制作文物的主要材料分类,下列文物属于金属文物的是()
文物
??
??
??
??
选项
A.竖线划纹黑陶尊
B.虎形玉佩
C.甲骨片
D.青铜亚长牛尊
A.A B.B C.C D.D
7.(2023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下列反应中出现的颜色变化不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是()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液,白色沉淀溶解
B.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粉,溶液蓝色消失
C.乙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空气中加热,白色变为淡黄色
8.(2023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以下关于的制备、干燥、收集、吸收(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氯气的同时,可能转化为
B.a中加入饱和食盐水,b中加入浓硫酸
C.用溶液吸收时,体现氧化性,体现还原性
D.每消耗8.7克,生成氯气
9.(2023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向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B.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存在微弱溶解,理论上电导率不会为0
C.电导率减小的过程中,发生反应:
D.若用同浓度的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
10.(2023北京昌平高三上期末)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发生反应:
B.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C.能与反应生成新盐
D.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
二、解答题
11.(2024北京通州高三上期末)某小组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KMnO4和NaNO2溶液的反应。
已知: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还原为溶液(绿色)、(棕黑色)、(无色)。
ⅱ、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ⅲ、在水中为白色沉淀。
实验
物质a
实验现象
Ⅰ
①6滴饱和
②3滴
紫色溶液变浅至无色
Ⅱ
①6滴饱和
②3滴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绿色
Ⅲ
①6滴饱和
②3滴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产生棕黑色沉淀
(1)实验I中,还原产物为。
(2)小组同学对实验Ⅱ中得到绿色溶液的原因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被溶液中的原为。
假设二:。
甲同学补做了实验(填操作和现象),证明假设一不成立。
(3)实验Ⅲ中反应得到棕黑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小组同学对反应后的溶液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Ⅳ
取I反应后的溶液,逐滴加入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V
取Ⅱ反应后的溶液,逐滴加入溶液
溶液绿色逐渐消失,有棕黑色沉淀生成,再继续滴加溶液,棕黑色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无色
(4)实验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是。
(5)根据实验V中现象推测,实验Ⅱ中的反应物过量,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继续滴加溶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
(6)综合上述实验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蛋白质.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氮的循环(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合成高分子章节综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章节综合(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化学反应的速率(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化学反应的限度(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鲁科版).docx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硫的转化(鲁科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