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标识
中文名:1,3-二硝基丙烷
别名:
英文名:1,3-dinitropropane
分子式:C3H6N2O4
GB编号:33523
UN编号:
CAS号:6125-21-9
理化性质
基本形态:黄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性质极不稳定。熔点(℃):-21.4相对密度(水=1):1.35(26℃)沸点(℃):103相对分子质量:134.1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震动、受热。禁配物:强还原剂、强酸、无机碱类、胺类。氧化剂、三氯化铝、六甲基苯等
毒害性:无资料
危险特性
1.本品易燃,具强刺激性。本品对皮肤、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收进入体内后可引起紫绀。本品属硝基烷烃类,该类物质除刺激黏膜外,对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损害
2.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强烈震动及受热或遇无机碱类、氧化剂、烃类、胺类及三氯化铝、六甲基苯等均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泄漏处置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查明泄漏的部位、形式、扩散范围以及有无爆炸危险,确定是否已采取关阀断源、启动固定消防设施等措施。
2.个人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和现场环境设定警戒区域,切断火源途径,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XXXm,下风向疏散至少XXX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4.抢救生命:疏散抢救泄漏污染区人员,必要时采取掩护措施。
5.稀释冷却:利用屏封枪、移动炮等装备稀释降毒、冷却抑爆。
6.关阀断源:必须要在厂房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实施作业,无法实施的,视情进行堵漏或倒罐。
7.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火灾扑救
基本方法
1.侦查检测:查明着火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爆炸危险、人员被困等情况,确定是否已采取紧急停车、泄压排爆、关阀断料等工艺处置流程。
2.个人防护: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3.设立警戒:根据风向、现场环境和火灾发展态势设定警戒区域,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XXXm,下风向疏散至少XXX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4.抢救生命:疏散抢救事故现场人员,必要时采取掩护措施。
5加强冷却:要与事故源保持尽可能大的距离,充分利用移动炮等装备进行冷却作业,切断火源对装置和罐体的炙烤和辐射。
6.扑灭火势: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强度。当灭火条件成熟时,根据燃烧部位确定进攻方向,集中力量近攻强战。若无法断料,使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燃烧。
7.洗消:事故处置结束后,参战人员和装备进行洗消;现场环境移交环保等相关部门处理,防止次生灾害。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注意事项
1.实施侦查检测、关阀断料、堵漏输转等措施时,必须要在厂方技术人员或化学等相关行业领域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2.指挥部的设置、救援车辆的停放(进攻途径的选择)应当在(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安全区域,避开地势低洼处。
3.在工艺流程中,如果是放射性元素控制反应温度的,在进行现场作业前,必须确定该放射源的位置。
4.单位冷却系统完整的尽量使用单位的;不得将反应釜、管线等设备保温层人为的破坏进行冷却。
5.火灾扑灭后,应继续进行冷却直至温度降至安全点,防止复燃、复爆。对继续泄漏扩散的少量可燃气体,要用水蒸气或喷雾水流将其驱散,防止形成爆炸混合气体,尤其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车间内,要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6.在处置过程中,要及时通知环保、安监等部门封堵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污染扩大。
7.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禁止用砂土压盖。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10.6”抢险救援战例(部局研讨班资料).ppt
- 湖南益阳“5.11”二广高速蓝田隧道液化天然气槽罐车侧翻事故处置战例(11月22日).doc
- 2024.07.19开化县华埠镇杨村工业园区绿色硅基新材料开发中心火灾战评.pdf
- 11136002_向目标奔跑2018年中工作总结PPT模板(精).pptx
- 车辆交通事故救援(陆地搜救基地 洪浩江).ppt
- 第三专题授课.pptx
- 改革宣传教育第一讲.ppt
- 赓续五四荣光 谱写烈火青春(20220504版).pptx
- 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事业发展,准确把握消防部队改革的总体要求5.14.ppt
- 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严明纪律规矩、从严管党治警.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