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下侧是英国媒体描绘对清战争中即将获得胜利的一幅漫画。画面上有“1900年7月”“伦敦”“庆祝”等字样,图中鸡蛋代表清政府,后面有火焰,前面有刺刀。这一战争是(???)

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变法的迫切性。1898年,梁启超呼吁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以上康、梁的行为(???)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

D.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3.(2025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谭嗣同临刑前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然而,谭嗣同慷慨就义时,围观的民众对他的死并无同情,甚至在其受刑时也无动于衷。这说明(???)

A.谭嗣同的牺牲毫无意义 B.改革没有流血难以成功

C.普通民众痛恨朝廷反贼 D.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4.(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1900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此举(???)

①体现了中央权威的下降??②促使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③标志着社会性质的变化??④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涉及“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25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尊奉为“改制教主”,提出“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提出学术研究新观点 B.号召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 D.实现扶清灭洋

7.(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依据下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时间

《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年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7年

编辑部迁往北京

1918年

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1919年

开辟“马克思研究专号”

1923年

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A.上海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B.民主和科学始终是其宣传的主题

C.文学改革是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 D.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革新

8.(2025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光绪帝曾颁布一道上谕,曰:“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少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款。”与这一上谕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A.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马关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本题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据材料“1900年7月”“英国媒体描绘对清战争中即将获得胜利”和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英国参与的对清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法战争的时间是1883-18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的时间是1894-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7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强调变法的迫切性和梁启超呼吁民众“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有利于变法图存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官僚体制等相关内容,不能得出“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的结论,排除A项;康、梁的行为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并没有直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康、梁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他们不主张革命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说明戊戌变法意在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