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预测卷02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三全册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水利系统,以及精美的玉器;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造型独特的玉龙和祭坛遗迹。这些考古成果表明()
A.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 B.古代各地区文化最终走向了统一
C.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性特征 D.大河流域才能够孕育出先进文明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有精美的彩陶,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有宏大古城等,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有玉龙等遗迹,各地区文化各具特色,这充分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多元性特征,故选C项;材料只是展示了不同流域文化特点,未对发展程度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差异巨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呈现各地文化特色,未提及走向统一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仅列举大河流域文化不能证明只有大河流域才能孕育先进文明,这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2.如图是河南博物院藏《河南南阳新野樊集画像石泗水捞鼎图》。“泗水捞鼎”是汉画中流传甚广的题材,该图描述的画面是秦始皇派人打捞遗失在泗水中的周鼎,就在鼎即将浮出水面之际,从水中跃出一龙,咬断绳索使鼎沉入水中。汉大力宣扬这一主题意在()
A.突显王者贤明盛世清明 B.宣示其政权的正统地位
C.继承先秦遗风巩固统治 D.揭露秦朝暴虐统治本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咬断绳索使鼎沉入水中”结合所学可知,图中描述了秦始皇试图从泗水中打捞周鼎却失败的场景,这一题材在汉代被广泛宣传,秦朝未能成功打捞九鼎,象征着其未能真正继承周朝的正统,而汉朝则通过这一主题暗示自身才是周朝正统的继承者,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周鼎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捞鼎图中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说明政权是否合法,而非对王者贤明或盛世的赞美,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通过秦始皇未能成功打捞九鼎来突显汉朝统治顺应天时,没有涉及先秦遗风,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秦朝打捞周鼎失败的事件,并未对秦朝的统治进行直接的揭露或批评,排除D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移民倾向于从中原奔向周边地区,因此汉族文化也呈现从长安与洛阳向四周播散的状态;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地涌向中原地区并带来了异彩纷呈的文化。这主要说明该时期移民()
A.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 B.增强了南北之间的理解与接纳
C.引发了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 D.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答案】A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移民将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同时周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带来多元文化,两者形成双向互动,这种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直接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与吸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融合,故选A项;材料不仅提到南北,还有中原与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文化交融,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侧重文化传播而非政权更迭或制度变革,C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是汉化改革的结果,属于单向影响,题干强调文化的双向交流,排除D项。
4.虞弘(533—592年),鱼国尉纥驎城人(今新疆伊吾县),曾代表柔然出使中亚等国,之后出使北齐,历仕北齐、北周、隋三朝。其陵墓石椁的外观为古代中国传统歇山顶式殿堂,底座雕刻有焰纹(如下图所示),这是流行于波斯地区祆教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
A.中原王朝重视边疆治理 B.丝绸之路促进民族交融
C.不同地区文化交流融合 D.政权更迭加速文明互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外观为古代中国传统歇山顶式殿堂”,“底座雕刻有焰纹,这是流行于波斯地区祆教的标志”可知,虞弘陵墓石椁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波斯祆教元素,直接体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项;材料中的信息集中在虞弘的经历和其陵墓的文化特征上,并未提及中原王朝在边疆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或政策,因此无法直接推导出中原王朝重视边疆治理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虞弘的经历可以间接反映丝绸之路的存在及其作用,但材料中的信息更多地集中在文化元素的融合上,而不是民族之间的交融,排除B项;材料提到虞弘历仕北齐、北周、隋三朝,这确实反映了政权的更迭,但材料并未提及政权更迭如何促进了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排除D项。
5.唐宋以后,蒙学教材种类由单一的识字课本,逐步拓宽到道德教育型、陶冶儿童性情型等各种门类,以识字为主的知识型教材有《百家姓》《三字经》《文字蒙求》等;以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为主的蒙学课本,除了《孝经》《论语》外,还有《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等。以上反映了()
A.教材遵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辽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预测历史试卷03(解析版).docx
- 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