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VIP

【高中++语文】《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南宋姜夔的《扬州慢》写的是战乱后的扬州,课本却配了清代石涛的《淮扬洁秋图》——相隔500多年,季节也不同,为何选它?

看这画:秋水萧瑟,孤舟残屋,和词

中“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的荒凉是否呼应?扬州在姜夔笔下是南宋金兵铁蹄后的“空

城”,在石涛画中是清代洪水后的沧桑。两件作品跨越时空,却用词与画共同刻下了扬州的伤痕。

今天,我们就从这幅画出发,一起品

味姜夔笔下的‘黍离之悲’。”;

01.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

02.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

(重点)

03.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

(难点)

0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知人论世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空雅正,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

写作背景

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

歌楼舞榭,林立其间。

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与金隔淮相守,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21岁的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慢词是宋词的一种体裁,因曲

调节奏舒缓、结构较长而得名。多用于铺陈叙事或抒情,字数通常在91字以上,讲究章法布局和音律和谐。;;

黍离之悲

指故国残破昔盛今衰的悲思。《毛语序》称,西周灭亡后,周朝大夫行至旧都镐京(今西安),见昔日宫殿尽毁,废墟上长满黍子(黄米),心生悲凉,写下:

《诗经·王风·黍离》节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迈:行走。靡(mǐ)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

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赏析上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

“竹西佳处”,用典,化用杜牧的诗句《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词人开篇写

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

对比。;

赏析上片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①用典、对比。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词人进行化用并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进一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表达了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也从侧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

赏析上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