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左右半结肠癌的研究现状
朱嘉峰刘杰孙钰
[摘要]?肠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参与糖类及蛋白质代谢、抵御感染等作用,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现阶段抗肿瘤治疗的补充手段,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CRC进展。本文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左右半结肠癌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左右半结肠癌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左右半结肠癌;肠道菌群;活性成分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2.025
1??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发展
按照肠道菌群对宿主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益生菌、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3类。益生菌作为肠道优势菌群,对宿主的代谢、免疫等起积极作用,在抑制CRC侵袭方面发挥显著作用[3]。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丰度的增加会促进致癌代谢物的产生,引发癌变或肿瘤进展。较为理想的肠道菌群状态是益生菌占优势地位。
1.1??肠道菌群通过炎症反应影响CRC
炎症因子可调节细胞功能,其通過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影响CRC的发生发展。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通过激活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促进CRC进展[4]。具核梭杆菌产物与髓样细胞Toll样受体结合可促进IL-6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5]。相反,IL-10可通过抑制黏膜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肠上皮屏障功能[6]。双歧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等益生菌能增加结肠组织中IL-10的水平,抑制NF-κB等信号通路,减少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7]。
1.2??肠道菌群通过代谢调节影响CRC
1.3??肠道菌群通过免疫调节影响CRC
肠道菌群可与免疫调节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肠黏膜上皮的动态屏障功能,菌群失调会诱导结肠组织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减弱肠上皮屏障功能,形成有利于CRC发生发展的免疫微环境。无菌小鼠实验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的缺乏会导致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水平降低,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外周诱导的Tr细胞数量显著减少[11]。CD4+FoxP3+Tr细胞在肠黏膜上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肠道菌群可影响CD4+FoxP3+Tr细胞的生成,并对宿主的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12]。脆弱拟杆菌可产生多糖A,并被Tr细胞的Toll样受体2识别,诱导Tr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13]。相反,具核梭杆菌可抑制CD4+Tr细胞活性,诱导CRC中的T细胞凋亡[14]。同时,具核梭杆菌通过其表面的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2与T细胞免疫受体结合,抑制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并与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附着分子结合,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保护CRC细胞免受免疫细胞的攻击[15]。
2??左右半结肠癌肠道菌群差异
不同原发部位CR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左半结肠癌患者多表现为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便血及肠梗阻等,常见p53等基因突变;右半结肠癌患者多表现为贫血等全身消耗性症状,常见DNA不匹配修复相关基因突变[16]。因此,部分研究将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视为不同的肿瘤。从解剖学血液供应角度分析,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分界点位于横结肠近脾曲左侧1/3处,但临床常将脾曲作为其分界点的划分标志[17]。
肠道菌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常见菌门,即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右半结肠至左半结肠肠道菌群丰度呈逐渐增加趋势[18]。Zhong等[19]研究发现,拟杆菌和脆弱拟杆菌分别表达于结肠的左侧和右侧。右侧结肠样本中的菌群分布具有较小的侵入性和危害性;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和具核梭杆菌等在左侧结肠中高度富集,这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易促进CRC进展。Kim等[20]研究表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物膜更丰富,消化链球菌属、普氏菌属、月形单胞菌属、梭杆菌属的表达富集,右半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可能与梭杆菌属富集相关;相反,左半结肠癌患者中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菌属、纤毛菌属的表达富集。
3??中医药与肠道菌群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胃主受纳,脾主消磨,饮食水谷入胃,在脾中转化成精微物质是正气生成过程。同时,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逆则使浊气上填,仓廪不纳,脾陷则使清气下郁,水谷难消。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气机停滞而使正气无法正常疏布于全身,导致疾病的发生。以现代医学角度理解,饮食水谷在胃肠道中消化吸收的过程依赖于肠道菌群的调节。在中医药治疗中,药物多以口服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