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称

《两税法》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年级:高一□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赋税制度”

设计思路

两税法是唐朝中央政府以原有地税和户税为基础,统一夏、秋两季征税的税收制度,同时它也奠定了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税收体制的主要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因此在设计微课时,作者通过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以视频梳理两税法的背景、定义、特点和影响,旨在帮助学生对于两税法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视频和史料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定义、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化对两税法影响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两税法的特点和影响,难点:两税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以中国印花税票杨炎导入,提问学生税票人物是谁?以及他的成就?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杨炎的两税法,吸引学生兴趣。

两税法背景:

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卖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整,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资治通鉴》卷226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两税法的实施背景。

人口流失;第二,官府随意征税;第三,土地兼并盛行;第四,中央财政收入不足

设计目的:通过《资治通鉴》的史料,启发学生思考两税法实施的具体社会背景

两税法定义

两税法是唐朝中央政府以原有地税和户税为基础,统一夏、秋两季征税的税收制度。

设计目的:介绍两税法的定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历史概念。

两税法特点

材料二: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两税法的基本特点。

第一: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和杂役;第二:按照“量入制出”的原则;第三:不再分主户和客户;第四:按照土地和财产征税;第五:分夏秋两季征税

设计目的:通过《资治通鉴》的相关记载,让学生了解两税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并提炼两税法和以往税收制度相异的基本特点。

两税法影响:

(一)积极影响:

材料三:财产成为两税征收的主要依据,使得政府不需再追踪流亡人口的走向,只需关注现居主客户的财产情况,大大降低了户籍统计成本。在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偏重财产实际是将税收重心进一步转向有产者,扩大了中央财税来源,贫民负担也相对减轻。……两税法以货币为主的缴纳方式,有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了缴纳两税,农民将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通过农户—市场—政府的流通,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商业化。同时,由于两税征收由实物变为货币,部分农民不再被束缚于土地,可以参与手工业、商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对土地的人身依附关系,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影响的认识。

第一,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第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第三,减弱人身依附关系。

(二)消极影响

材料四:臣以为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粟帛日贱,钱益加重,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十有二匹然后可。--《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

材料五: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材料六:“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白居易集》卷2《重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弊端的认识。

第一,加重民众税赋负担;第二,两税法固额缺乏灵活性;第三,催生官员横征暴敛

设计目的:通过展示史料的方式,让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两税法在实施中,对于唐朝社会乃至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教学反思

强调微课教学师生互动。微课视频的设计重视学生的提问,使得学生在观看的过程当中,能够有一定的思考,提升学生的互动参与感。

重视教学内容动漫化。利用万彩动画等软件,将枯燥无味的史料借助拟人动画和各种动画展示出来,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两税法的具体内容。

与租庸调制之间的历史联系介绍不紧密。两税法的实施是对租庸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