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24年04月29日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城邑以王族宗庙为中心,规制严格。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邑面积超过东周王城,宫城的军事防御功能非常完备,城郭内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功能的转变 B.社会转型的推动

C.兼并战争的需要 D.等级秩序的崩溃

【答案】B

【解析】根据“城郭内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邑中都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区域划分,这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步转型的结果,使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邑中出现了新变化,B项正确;城市功能的转变是表现和结果,并不是原因,排除A项;城市功能的转变主要和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关,而不是兼并战争的需要以及等级秩序的崩溃,排除CD项。故选B项。

2.下表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荀子

“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贾谊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A.阶级立场的差异 B.主观情感的左右

C.治国理念的不同 D.历史认知的偏差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不同,荀子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恢复了古朴风气,而贾谊则批评商鞅变法抛弃了儒家的礼义仁恩,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这种评价差异的根源在于二人治国理念的不同,荀子虽主张礼法并用,但仍强调礼的教化作用,而贾谊作为儒家学者,更加强调礼义仁恩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C项正确。A选项“阶级立场的差异”表述不准确,二人皆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排除A项;“主观情感的左右”和“历史认知的偏差”虽可能对二者的评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评价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3.据推算,自公元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不下10万;公元608年,参与开挖永济渠的河北民工数超过百万。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

A.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 B.水利工程修建技术成熟

C.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视 D.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自公元605年起,参与开挖通济渠的民工达360万,参与疏通古邗沟的民工也不下10万;公元608年,参与开挖永济渠的河北民工数超过百万”可知,隋朝能够调动大量民工参与修建大运河,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D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得以贯通的重要条件是大一统王朝的动员能力,“民众对兴修水利的热忱”虽然对大运河的修建有影响,但不属于重要条件,且民众是被征发劳役,没有热情,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水利工程修建技术成熟,排除B项;政府对交通发展的重视的说法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4.北宋时期,受气候因素影响,岭南地区瘴病多发,给当地民众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央政府经略岭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北宋政府通过医药知识传播、医药救助、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

A.旨在促进岭南医药学的发展 B.客观上强化中央对岭南的治理

C.丰富了岭南医药文化的内涵 D.有效解决了该地区的瘴病问题

【答案】B

【解析】北宋政府通过医药知识传播、医药救助、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客观上强化中央对岭南的治理,故选B项;北宋政府举措的目的是应对瘴病盛行对中央政府经略岭南带来的挑战,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新的医药知识,无法得出丰富岭南医药文化的内涵的作用,排除C项;“有效解决”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表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分布统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蚕桑与丝织市镇

唐栖、碘石、南浔、菱湖、双林、王江泾、濮院、盛泽、震泽等

棉花与棉纺织市镇

三林塘、朱家角、江湾、罗店、南翔、新泾、枫泾等

米粮市镇

枫桥、浒墅关、黎里等

以冶铁著称

嘉兴炉镇、吴江村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