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六国论》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

《六国论》

课时

1

周次

第十三周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篇目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古代论说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3、阅读文学作品应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考纲要求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识记古代论说类散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命题方向

文言文阅读题。

相关文学常识及作文写作。

必备知识

了解苏洵并回顾“论”的文体特点;研读并掌握第一段文言知识。

关键能力

反复诵读课文,正字音、明节奏,整体感知

学科素养

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

知识联系点

了解苏洵其人及《六国论》创作背景

重点及突破

了解作者;研读并掌握第一段文言知识。

难点及突破

初读课文,正字音、明节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易错易混点及解决

能力关键点

阅读、提取梳理信息

思想方法点

归纳整理并总结

板书设计

六国——燕、赵、韩、魏、齐、楚

论——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内容任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预设意图

课前引入

目标展示

作者及题解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翻译文段,概括大意

六、作业布置

如何以史为鉴,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

所有班级:

1、了解苏洵及“论”的文体特点。

2、诵读课文,正字音,明节奏。

3、梳理本文第一段文言知识。

(长华班、实验班: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标注生字词的读音,自主明确划分本文的朗读节奏;励志班由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明确朗读节奏。)

作者简介:

(1)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2)大器晚成: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破题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本文属于史论文。“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1、听读课文,学生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

2、教师范读,学生明确朗读节奏。(励志班由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明确朗读节奏;实验班、长华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标注读音,明确划分本文的朗读节奏,学生齐读后,教师纠正点评。)

3、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勾画出疑难词句。

一、课文研读:翻译第一段

兵:兵器

善:好。

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

率:都,皆。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完:保全。

1、预习第2、3自然段:熟读并尝试自我翻译(所有班级)

2、完成练习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长华班、实验班:1、2、3、4、题;励志班:1/2/3/题。

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中(3分钟)

学生齐声朗读,了解本堂课学习目标。(1分钟)

学生结合练习册导学部分并认真聆听老师简单概括介绍。学生记好相关笔记。学生阅读、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并知人论世理解文章内容。(10分钟)

学生初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并

明确本文的朗读节奏。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