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土地的概念和内涵;土地是指陆地外表的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并在这些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受到现在和过去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对土地概念的认识:;中国学者石玉林认为,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它分为三层,表层、内层、底层〔或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它包括地形、土壤、植被的全部,以及地表水〔如泛滥地〕、浅层地下水,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土地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气、光热等各种物质和能力〔A.Marshall〕。这种理解把土地等同于自然资源。;2.土地的内涵;土地是综合体;3.土地相关概念;国土;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肖笃宁(1997)。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局部,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环境的涵义往往比较模糊,范围也较土地更为广泛。;二、土地的属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三、土地资源概述;土地资源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最根本的生产资源。
土地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实质上是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有关各圈层的根本资料〔魏菊英,1986〕;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化,始终处在地球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内外营力互相作用,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土地的形成、开展和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及其组成要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历了不断的挑战和应战的对垒,才协同进化至今。;土地资源的开展过程与规律性;3.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人类对自然界的主动作用,是由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构成的,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交换、储存和反响,向着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方向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开展时期的自然状态〔距今300万~约1万年〕;;4.土地资源的功能与特征;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与需求的关系表现为不可逆〔irreversibility〕是其根本属性。
土地资源的整体性
土地资源与其他资源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
土地资源的竞争性
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是竞争的结果。;土地资源的选择性
土地资源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应协调考虑,科学选择。
土地资源的增殖性
对土地资源的每一次投入都表示着其价值的提高。
土地资源的可更新性
土地资源系统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到达可更新的目的,这是土地资源本身固有的特征。;5.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资源的纬向地带性
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成一定的地带,有规律南北更替变化的现象。
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呈南北向的带状分布,组成土地的气候、土壤、植被、水等因素也具有地带性。;全球土地资源纬向分布表:;土地资源的经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地质构造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对这一过程有着重大影响。是土地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按经度表现出来的规律性。
由于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交叉作用,形成了土地分布的地域性〔或称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也称高度地带性,它是在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根底上派生出来的规律。土地的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单元常常随山地高度及走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许多是受地带性限制造成的。人类只有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顺应规律,通过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资源地带性的影响及其深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