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3494-2023_茄子抗褐纹病鉴定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VIP

DB22_T3494-2023_茄子抗褐纹病鉴定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494—2023

茄子抗褐纹病鉴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resistanceevaluationofeggplant

cultivarstoPhomopsisblight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494—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姗姗、赵春波、韩玉珠、李爽、赵靖、段微、吴春燕、于占东、张莹、曹鑫、

任瑞敏。

I

DB22/T3494—2023

茄子抗褐纹病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茄子抗褐纹病鉴定的程序,规定了接种体制备、育苗、接种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

价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过程记录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茄子品种资源对茄子抗褐纹病的室内鉴定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茄子褐纹病Phomopsisblightofeggplant

由半知菌类真菌茄褐纹拟茎点霉(有性态Diaporthevexans、无性态Phomopsisvexans)引起的一

种真菌病害。

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

茄子品种(系)所具有的能够抵御或减轻茄子褐纹病侵染和危害的可遗传性状。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4

程序框

1

DB22/T3494—2023

图1

茄子抗褐纹病鉴定程序流程

5

接种体制备

5.1

病原物分离和纯化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典型病斑的病健交界处,用无菌刀片切取5mm×10mm的病组织,75%乙

醇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4次,用无菌滤纸吸干组织块表面水分,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

培养基中,每皿接入3块~5块,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封口后置入25℃恒温箱中暗培养。待长出分生

孢子器后,单孢法纯化获得纯培养物。

对经过柯氏证病法则验证的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与茄子褐纹病菌(见附录A)形态

将菌种转接于PDA培养基,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7天后,用内径为6mm的打孔器从菌

用无菌的镊子夹取分生孢子器置于双层无菌载玻片压碎后,用少量无菌水冲洗,制成孢子悬液。

在光学显微镜下使用血球计数板对菌悬液中的孢子进行计数,配成1×10个/mL的孢子悬浮液待用。

7

6

将试验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4次,

放在常温条件下浸种10小时~12小时,然后放在28℃~30℃条件下催芽,每10小时用温水

2

DB22/T3494—2023

6.2

出芽后播种于10cm×10cm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中,营养土采用近五年未种过茄科植物的肥

沃园田土6份、草炭土3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份进行配制,在日光温室内育苗,白天温度25℃~

30℃,夜间温度15℃~17℃,其他正常管理,育苗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

6.3

幼苗应生长健壮、整齐一致,待长至5叶期用于苗期接种。

7

接种鉴定

7.1

接种时期

幼苗4片~6片真叶期进行接种。

接种方法

7.2

采用喷雾法接种,用小型喷雾器将配制好的1×10个/mL孢子悬浮液,均匀喷雾到每一片叶的正

7

反面,每株接种孢子悬浮液5mL。每份鉴定材料3次重复,每一重复10株苗。

7.3

接种后的管理

接种24小时内,将植株置于鉴定室内黑暗保湿,相对湿度90%~95%,24小时以后保持每天

光照14小时,采用灌根浇水,保持土壤湿度近饱和,接种期间温度控制在24℃~28℃范围内。

7.4

病情调查

7.4.1

调查时间

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接种后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进行材料调查,记载病情级别,计算

出病情指数(DI)。茄子褐纹病苗期症状见附录A,病情级别划分见附表A.1。

)×100····································································(1)

式中:

8

3

DB22/T3494—2023

依据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DI)平均值,确定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

文档评论(0)

TDC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大学毕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