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先进事迹.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先进事迹5篇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

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一

起来学习他的事迹吧!下面小编整理2021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先进事迹5篇,欢迎阅

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孙景坤先进事迹1

深秋,清晨。丹东市光荣院里,孙景坤坐在床前,打量着挂在墙上的一件挂满军功

章的旧军装。阳光照进屋里,军功章上泛起金光。

“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立的三等功,这是在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分别立的二等

功,这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的一等功……”不久前刚做过一次手术,老人身体有

些虚弱,但谈到战场上的过往,却历历如昨。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1948年1月,结婚后不到一周,他

就参军入伍,成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临走前,他留给妻子一句话:“只

有打了胜仗,咱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战役……

在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孙景坤快速成长起来,并火线入党。

“最险的一次,子弹贴着我后脑勺过去了,用手一摸,全是血。”正是一次次和敌

人的生死较量,让他养成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

1950年,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军119师357团3营7连战士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

战场撤回后集结在安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

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战场上,对敌人的勇猛痛击,就是对家人、对祖国最大的爱与告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161高地

的战斗。

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带领9名战士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

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

地上众炮齐发,增援部队很难登上高地。

“当战士的哪能讨价还价?让上咱就必须得上!”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

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活

着。

副连长支全胜在爆破筒里装满炸药,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孙景坤等人到来,令他

精神为之一振:“一定要守住阵地!”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从中午到

深夜,他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

阵地守住了,但伤亡惨重。“阵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个战士,其他人都牺牲了。

”老人回忆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这次战役中,孙景坤毙敌多人,荣立一等功。后来,他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

章,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报告团回国,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

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

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这些伤疤,成为刻在老人身体里永远的军功章。

孙景坤先进事迹2

秋意渐浓,群山环抱的山城,山头层林尽染,田间金黄一片。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

党支部书记、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

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咱没多少文化,

还是回家本本分分做个农民。”孙景坤回忆。

回乡后,孙景坤把各种奖章奖状精心包好放到箱底,扛起锄头下地种田。很快,正

直能干的他被选为生产一队队长,带领民们向着贫困这个“敌人”发起新的冲

锋。

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

了?”他带领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民

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山城是有名的蔬菜,市里曾划分一片公厕供里挑粪施肥用,民都不愿意去

挑粪。正犯胃病的孙景坤第一个站出来:“没有好的肥,菜怎么能长好,我来挑。

”挑着100多斤粪,走七八里的山路,他硬是挑了回来。看他忍着胃痛满头大汗颤

巍巍的样子,民们纷纷挑起了粪桶。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

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

民刘玉慧说:“我们现在过上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孙景坤先进事迹3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

文档评论(0)

企业标准录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从事商标,知识产权,工商税务,资质办理等工作,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