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更新的森林群落碳储量结构特征分析.pdfVIP

几种不同更新的森林群落碳储量结构特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不同更新的森林群落碳储量结构特征分析

张国斌1,2,李秀芹2,徐泽鸿1,胡茶青3,张世能2,胡国华3

【摘要】摘要: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森林结构调

整、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构建多功能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安徽南部的

岭南林场,选择了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人工林(MP)、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CF)、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MB)和针阔混

交人工次生林(MN)等4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了不同更新方

式形成的森林群落的碳储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次生林树干生

物量密度最大,为(67.32±56.57)mg·hm-2,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最小,为

(43.79±9.13)mg·hm-2,而马尾松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

(64.04±1.49)%。阔叶混交次生林碳储量最高,为(126.47±90.75)mg·hm-2;

(2)4种群落类型中,阔叶混交林与马尾松群落碳密度最大,分别为95.67和

98.21mg·hm-2,杉木群落碳密度最小,为55.41mg·hm-2。阔叶混交林中

的灌木层生物量碳密度最大,为(17.438±24.627)mg·hm-2,马尾松林的草本

层和枯落层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分别为(1.326±0.431)、(5.517±2.846)

mg·hm-2;(3)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最高,为(10.5±9.8)mg·hm-2,

群落地下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

相应的群落地上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

杉木林。杉木林根茎比(R/S)最大,为0.21±0.01,杉木林群落中的灌木层

根茎比(R/S)最大,为1.61±0.11;(4)在阔叶混交林中,株数密度与乔木

层、草本层的碳比例正相关。在杉木林群落中,平均胸径、株数密度与乔木层

碳所占比例成负相关。除杉木林群落外,灌木层碳含量之比与胸径及密度等调

查因子都呈负相关。

【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2012(021)002

【总页数】7

【关键词】森林更新;森林群落;碳储量;结构;安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寄托人类减缓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希望所在[1-4]。森林的碳汇功能与人类对森林的经营和森

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关系,恢复和保护森林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最根本

的措施之一[5-7]。管理好陆地生态系统来保存现有的碳储量和增加新的碳储存,

成为降低大气CO2浓度、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新的挑战。造林提供了一种潜在

的短期减缓措施来降低CO2释放[8-9]。对世界森林的关注现已达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峰,特别是我们对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着越来越深入的

理解。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所引起的碳排放有可能会缓解气候变化,同时

植树造林和可持续发展森林管理也能够增加碳吸收,这一切都强调了森林在支

持地球生命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角色[10-12]。

森林更新过去更多的是关心森林更新后的成活率与生长率,但对森林整体固碳

功能与森林群落中生物量的分配结构研究很少,不利于人类了解森林群落的完

整结构与功能,也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森林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

森林更新是森林经营中的重要内容,森林经营也是增汇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际上的有不少研究都针对森林经营[13-14]。

安徽省岭南林场位于皖、浙、赣3省交界处,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群落结构

特征,其中主要分布有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Lamb)和杉木(Cunninghamilanceolata)林,以及少量毛竹

(Phyllostachysheterocyclcvpubescens)林。各群落的起源不同,其中

阔叶混交林是天然萌芽更新形成的次生林,针阔混交林是由人工促进更新形成

的次生林,马尾松和杉木属于人工林,通过分析不同起源所形成的森林群落生

物量与碳储量结构特征,对区域森林经营,尤其是更新方式上对森林植被生物

量与碳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1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岭南林场地处安徽省休宁县最南端,E119°10′~119°20,N29°23′~

29°05′,山体为复杂的低山丘陵地形。土壤类型随海拔分别在低于800、

800~1000、1000m以上

文档评论(0)

熙熙嚷嚷欢乐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