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三导学案:第课蜀道难.docxVIP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语文三导学案:第课蜀道难.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

课题名称

蜀道难

课型

新课

编写教师

年级

高一

编号

1

日期

学生姓名

班别

组别

等级

第1课时

【学法指导】

诵读、自学、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诗歌写作目的。

2、熟读诗歌,读准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3、掌握诗歌中重点自此读音和用法,整体感知诗歌。

【学习重点】

熟读诗歌,读准字的读音,读出节奏。

【学习难点】

掌握诗歌中重点自此读音和用法,整体感知诗歌。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作者介绍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3、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目的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

二、自学提纲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鱼凫()秦塞()

石栈()猿猱()扪参()

抚膺()巉()岩喧豗()

飞湍()砯()崖崔嵬()

吮血()咨嗟()

2、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侧身西望长咨嗟(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三、合作探究

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

四、知识积累

《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蜀道难》的结构回环往复.诗的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3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