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两组题目专题练(附详解答案).docxVIP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两组题目专题练(附详解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组一

(2025·陕西·二模)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①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尤,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材料三: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②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③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节选自《汉书·高帝求贤诏》)

【注】①食客:寄食于富贵之家,并为之所用的门客。②伯(bà):称霸。③奚:何。?

1.材料二中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当是A时B诸侯C以公子贤D多客E不敢F加兵G谋魏H十余年。

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宜,指方便,顺当,与《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你这个空儿把送姥姥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中的“便宜”意思相同。

B.怪,以……为怪,意动用法,与《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中的“怪”用法相同。

C.亡,同“无”,与汉书《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中的“亡”意思相同。

D.义,同“仪”,相貌、仪表,形容仪容之美,与《鸿门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中的“义”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子为人仁爱并礼贤下士,是历史上“喜士”的重要代表,士人如果贤能,魏公子就谦恭地以礼与人家交往。

B.唐太宗强调“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马周是贞观功臣,做出过重要贡献,与他人辅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

C.汉高帝效仿周文、齐桓,主动结交贤士,他认为有老天的佑助和贤人的帮助,才能取得天下,并且让政权世代长久。

D.汉高祖刘邦布告天下,在全国广征贤才,对确具才德的贤士,地方官要亲自去劝勉,给他安排车驾,送到相国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

(2)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5.《汉书》记载,“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请根据材料分别简述魏公子、唐太宗、汉高祖三人在选文中“礼贤下士”的具体表现。

题组二

(2025·辽宁锦州·一模)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秋,七月,汉主自率诸军击孙权,权遣使求和于汉。南郡太守诸葛瑾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矣。”汉主不听。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主相闻者,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然谤言流闻于外,陆逊表明瑾必无此,宜有以散其意。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之。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

材料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