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段考

历史试题2018.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企业。这表明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7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出现与外国的建交热潮,依据材料“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对外开放是在邓小平时期,故A项错误;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是在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应排除。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72年”和材料“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结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分析即可。

2.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的两层意思,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是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而非万隆会议本身的意义,排除A、C选项;B选项不符合史实;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蕴含了不与美苏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的想法,这一点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才有第二年的三国提出不结盟主张,所以说,万隆会议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故本题选择D选项。

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1947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都与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不符,不选ABD。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美国领导的北约与之对抗,故选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

4.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与壮大

B.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C.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

D.苏联的建立与解体

【答案】B

【解析】德国在冷战中因意识形态的对抗而分离,冷战后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选B项;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成立,而冷战开始于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出台,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并没有分裂,不符合题意,排除C;苏联建立于1922年,1991苏联解体,而冷战开始于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出台,D时间不符合“冷战后的世界”,排除D。

5.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抑事俯育,粗了伏腊,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近千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B.缓解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可知宋人中仕宦、不仕者都重视田亩的拥有,这种思想会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固,A项正确;宋人的重农思想与缓解阶级矛盾不相关,排除B项;C项“趋向豪强地主”,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材料提及的是对小农经济的重视,材料无法体现宋人对待手工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得出宋人的重农思想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

6.从唐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到北宋“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这反映了

A.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B.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