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风景谈;
学习目标
1.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体会议论性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4.体会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
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作者介绍
茅盾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
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写作背景
茅盾于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1940年5月离开新疆返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并讲学。在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以及平等民主自由的气氛。1940年10月,茅盾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重庆,茅盾目睹了国统区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心涣散。于是写作了《风景谈》一文,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
1.默读课文,参考“沙漠驼铃”这个命名形式,为其
他画面各拟写一个小标题。;
画面;
画面;
沙漠驼铃
1.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标明主旨,而是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治?第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那为什么还要写?
①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根据当时的写作背景(1940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
②第一幅画面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瘠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曲中的序曲。;
《风景谈》一文写于1940年12月,此时的茅盾已离开延安,置身于国统区重庆???白色恐怖之中,这里没有创作的言论自由,要讴歌延安抗日根据地军民更是不可能的。那么,是什么驱动作者不畏险恶环境,另辟蹊径,采用含蓄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对
根据地军民和谐生活的赞美之情呢?
这就是茅盾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动荡不安的生活后,对延安军民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使然。;
叹号,为什么要这样写?
引号表示有特殊意义,用上所谓为了突出强调,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情感强烈,在这里表示赞美之情。;
高原归耕
2.这幅图所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
一律都被铁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金
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
石洞雨景
2.为什么要写公园中的恋爱场景?
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城市青年的平庸生活,突出延安知识青年崇高的精神生活,他们之间是基于高尚理想的友谊和爱情。;
1.什么是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
第一自然:桃树、旧石磨……
第二自然:第一自然与具有高贵精神的人类
第二自然是加上了人类活动的自然,或者是被改造的自然,是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活动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桃林小憩
2.桃林小憩中环境如何?展现了什么内容?
环境艰苦,条件简陋
前面写两个人,这里写一群人,点面结合,
展现了根据地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下和谐融
洽、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1.主要描绘了什么画面?赞美了什么?
喇叭声引出一个小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
士,在黎明时分吹号和站岗的画面,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他们凛然不可侵犯,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作者赞美画面中这些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第一线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