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芣苢》《插秧歌》联读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芣苢》《插秧歌》劳动诗专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文本定位
本课选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劳动光荣”。教材编排了《芣苢》和《插秧歌》两首劳动主题诗歌,前者是《诗经》中的一首赞颂集体劳动的诗歌,后者则是宋代田园诗的代表作。这两首诗歌跨越了时空,形成了劳动主题的互文性对话,既展现了古代劳动的图景,又传递了不同时代对劳动的不同观念和态度。
(二)文本特质
《芣苢》通过重章叠句的手法展现了采摘劳动的韵律美,六个动词构建了劳动过程的全息图景;而《插秧歌》则用白描手法描绘了雨中抢插的紧张场景,其“诚斋体”的幽默语言下暗含了对劳动艰辛的深刻体察。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形成了互补:《芣苢》重在集体欢歌,展现了劳动的愉悦;《插秧歌》则重在个体刻画,揭示了生活的苦涩。两首诗共同构成了对劳动主题的深刻理解和丰富表达。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辨识赋比兴等传统修辞手法,但对劳动主题诗歌的深层意蕴理解还不够深入。城市学生普遍缺乏农业劳动的亲身体验,因此在想象诗歌中描述的劳动场景时可能会感到隔阂。
(二)学习障碍
1.学生可能会对《芣苢》中重章复沓的结构感到审美疲劳,难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张力。
2.对于《插秧歌》中的“诚斋体”特色,学生感知可能模糊,容易忽略其中幽默语言下的沉重底色。
3.学生可能对两首诗在劳动主题上的共性与差异缺乏系统比较的意识,难以深入理解两首诗在表达劳动主题时的不同侧重点。
(三)兴趣激发
可以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真实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劳动微视频拍摄等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古典诗歌与当代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劳动主题诗歌。
三、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
1.通过动词品析,学生能够把握劳动场景的细节描写,从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法,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时代的劳动书写特征,从而培养他们的比较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
1.在吟诵《诗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重章叠句的韵律之美,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2.在情境还原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劳动诗歌的生活美学,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文化理解与社会参与
1.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精神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脉络,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2.学生能够思考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建构路径,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劳动场景的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联性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我们需要让学生理解,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更好地传达出劳动场景中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美丽,以及劳动者的情感世界。
难点:不同历史语境下劳动审美表达的差异性解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劳动的审美表达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劳动审美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劳动审美表达差异性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丰收节诗歌直播间
【设计意图】创设中国农民丰收节网络直播情境,通过角色代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模拟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网络直播环境,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并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1.任务发布:学校公众号将推出古诗里的丰收专题节目,现面向班级招募诗歌解说员和微视频导演。通过发布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2.情境创设:大屏幕展示乡村丰收场景短视频,背景音乐为《诗经·芣苢》吟唱版。教师化身节目总导演,发布核心任务:
(1)为《芣苢》《插秧歌》制作3分钟朗诵解说视频
(2)根据诗歌内容拍摄劳动过程创意微视频
通过生动的场景和音乐,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
3.思维预热:分组讨论如果要表现古人劳动场景,你会选择哪些拍摄元素,各组代表用关键词板书(如工具、动作、环境等),为后续文本细读铺垫。通过讨论和板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文本研读——劳动影像解构图
【设计意图】将诗歌解构为镜头语言,通过分镜脚本设计实现文本细读。通过将诗歌转化为视觉语言,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第一篇章:《芣苢》分镜头设计
1.初读感知:学生分组进行方言吟诵体验(提供陕西、湖北等地《芣苢》吟诵音频),感受歌诗特质。教师点拨吟诵技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通过方言吟诵,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镜头解构:
(1)全景镜头:采采芣苢重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促织》《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 3《百合花》《哦,香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底线思维”导写+.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对比阅读(和课内诗词联系)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中修辞效果解读与对应训练 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高分作文素材积累系列:《哪吒2》素材相关及运用.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热点专练---电影《哪吒2》 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时事热点---贸易战专练 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题型专练:人称特点及称谓变化效果(适用小说、散文、语言文字运用) 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并翻译句子.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理解概括文意(简答题)含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文意(选择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