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卷(含答案).docxVIP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期中

八年级下册语文情景式质量评估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19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将开展“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展,邀请你一起参与筹备工作。

1.小组成员想用以下这段文字作为开幕词,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共4分)

民俗是乡土中国专属的浪漫。江南水乡有社的②(喧宣)嚷,黄土高原有腰鼓的①(振震)撼,端午河畔有悠远的追溯,中秋月下有幽悄的诗意。这里有信天游的高亢,有贴春联的喜庆,有艾草香囊的祝福,更有舞龙耍狮的喜庆热烈豪放粗犷。多彩民俗,是中国人的精神故园,永远栖息着炎黄子孙的乡愁与依恋,更寄寓着华夏儿女的理想与信念!

(1)语段中加点的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畔()溯()犷()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设计组准备将元宵节的习俗以表格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请你帮他们完成表格上空缺的信息。(3分)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也叫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了祝福团圆期盼美满。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挂上各式各样的彩灯,满街灯火辉煌,非常壮观,以此祈求神灵庇佑,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人们也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个游戏既能启迪智慧,又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还会舞起长长的龙灯,载歌载舞,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来年平安顺遂的期待。

元宵习俗习俗意义

吃元宵祝福团圆期盼美满

闹花灯②

①启迪智慧增添欢乐

耍龙灯③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有关民俗的文字,中间有两处缺失,请你帮他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连贯。(4分)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认识民俗,首先是分类。民俗的分类可以有很多角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分为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①?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其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认为,民俗包含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民俗文化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一种文化形态,如水中盐、花中蜜,无影无形地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也可以认为“②”。

4.小组成员准备寻找古文字中的民俗元素,找到了以下的甲骨文,请你仿照示例,帮他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民俗。(4分)

5.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民俗是岁月深处的回响。“其中往来种作,①,②”(陶渊明《桃花源记》)男耕女织、衣冠古朴中有民俗;“蒹葭萋萋,③,所谓伊人,

④”(《诗经蒹葭》)追寻美好、坚定执着中有民俗;“微君之故,⑤”(《诗经式微》)田中劳作、直抒胸臆中有民俗;“⑥⑦”(《诗经子衿》),徘徊城头孤独身影中有民俗;“⑧,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岔路别离、不洒清泪中有民俗。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桃花鼓声安塞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一个满怀好奇心的少年,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县文化局的副局长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