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题
任务三表达与呈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单元任务三表达与呈现。在任务一、任务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已经对中国的一些科技成就和科技工作者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向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致敬。
教学目标
1.掌握为科技工作者“画像”的方法,能提取关键信息;
2.记述经历并分析科学精神,深化对科技工作者贡献与科学精神的理解;
3.依据科学事实,展开想象,学会科幻故事创作;
4.增强对科技事业的敬意,激发科学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
为科技工作者“画像”,记述经历并分析科学精神;依据科学事实,展开想象,学会科幻故事创作。
教学难点
增强对科技事业的敬意,激发科学探索热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数字人科技报记者小语:
大家好,我是科技报记者小语。最近科技圈大事不断,我国又取得多项重大突破。这些成就背后,是科技工作者们默默耕耘。今天,咱们就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科技探索的故事,看看这些伟大成果是如何诞生的。
活动过程
活动一:追光·为探索者画像
选择你有所了解的一位科技工作者,浏览与他有关的新闻报道、传记资料等,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用文字为他“画像”。
可以编列他的大事年表,也可以记述他的主要经历,还可以分析他身上的科学精神。
1.方法指导
资料筛选:从权威报道(如《人民日报》)中提取关键事件。
结构设计:按“成长经历—成就贡献—精神品质”组织内容。
语言风格:用白描手法突出真实感,避免过度抒情。
2.示例展示
袁隆平
(1)生平脉络
1930年生于北京→1949年考入西南农学院→1964年发现首株天然杂交稻→1973年培育籼型杂交水稻→2021年于长沙逝世。
(2)核心贡献
突破理论:推翻“水稻无杂交优势”学说,提出“三系法”杂交路径。
实践成果:亩产700公斤→1000公斤→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全球40余国引种。
(3)精神特质
田野坚守:80岁仍穿胶鞋下田,称“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家国情怀:婉拒国际机构高薪,坚持“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质朴品格:超市看米价皱眉、理发店剪20元发型等生活细节广为流传。
(4)细节描摹
“他捏着稻穗的手指关节粗大,掌心纹路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色;草帽下的笑容,比身后的稻浪更耀眼。”
活动二:感光?科技影视作品分享会
1.观看作品
观看与你所熟悉的科技领域有关的影视作品,包括表现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示例:
电影:《星际穿越》《人工智能》《火星救援》《超时空接触》。
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主要围绕一群科学天才展开)、《苍穹浩瀚》(以太空探索和星际政治为背景)。
纪录片:《超凡未来》(聚焦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等科技领域,展现科学家群像及伟大成就,极具教育价值与感染力)、《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展现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及若无科技世界的变化)、《互联网时代》(讲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变革)、《手术两百年》(聚焦医学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2.介绍示例
观看时要注意记录重要信息,观看结束后,可以按照下面的示例撰写相关介绍文字。
科技影视作品:《超凡未来》
(1)基本信息
类型:纪录片(2022年央视出品)
主题:中国航天工程、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领域的科学家群像。
(2)核心内容
科学成就: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全过程、北斗卫星原子钟精度达300万年误差1秒。
人物故事:80后女工程师调试月球车机械臂、老院士病房手写卫星轨道公式。
(3)推荐理由
真实性与感染力:大量首次公开的发射现场原声、科学家工作手稿特写。
教育价值:串联物理学、工程学知识,适合初中生理解科技与国力的关系。
2.分享交流
把你喜欢的作品介绍给同学们。
活动三:做光·?创作科幻故事
尝试以某一领域的科技知识为基础,结合合理的预测与想象,创作一则科幻故事,表现你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思考。
1.方法指导
从教材《带上她的眼睛》学习“以小见大”手法。
精读片段《带上她的眼睛》中“落日六号”地心飞船的封闭空间描写,学习如何用细节制造压抑感与希望感。
确定科技领域→设计矛盾→赋予人文内核。
2.创作示例
《量子回响》
(1)科学基础
领域:量子纠缠通信(参考中国“墨子号”卫星实验)
设定延伸:2123年,人类通过“意识量子化”技术,将濒死者的思维上传至量子卫星群,实现“思维永生”。
(2)故事框架
冲突:女主角林汐为拯救困在量子云中的父亲意识,冒险潜入废弃的敦煌量子基站,却发现父亲保留意识的代价是每秒消耗一座城市的电能。
科幻细节:用敦煌戈壁的鸣沙共振原理解码量子信号,沙粒震动形成全息摩尔斯电码。
(
文档评论(0)